总有人说,“相见不如怀念”,如果这样,怀念久了,也会想着,牵了我们这么久的思绪,究竟是怎样的。 父亲,是军人,爷爷,亦是军人,在如这样的家庭中,我对军人这两个字由内而外的,满满是敬意。爸爸常说,是军人便没有国界,军人的世界里,仅存的两个字,是“服从”。当他穿上了他的一身绿军装,他便觉得自己,不再是少年,而是个要对国家、人民负责的战士。从儿时起,直到现在,有那么一种军魂影响着我,长大了,我见到了爸爸执行任务时写下的遗书,他写那封信的时候我刚满周岁,信中,款款写着对母亲的歉意,他常用的一句话是这样的“如果我回不来了,对不起。”爸爸说,当时每个人都要写一份遗书,因为,这是命令,也因为,他们是军人。 也许,小时候的我看见爸爸总是穿着笔挺的军装,威武的走在路上,大声的喊话,便觉得,军人,是个神气的职业。只是,现在想想他所面临过的险境,想想一个七尺男儿怎样用一颗歉疚的心写下一份遗书。我觉得,军,是一种魂,是一种高洁的魂。 走在去扫墓的路上,我们开始唱歌,因着这晴朗的天气,也因着我们要见到“抗美援朝烈士碑”,更因为,已故的外祖父正是这抗美援朝晕芸芸战士中的一员。这一路的行程,听老师说,是十一公里,听爸爸说,他第一次五公里越野不也就那么坚持了么,开车也就十几分钟的事。可是真正走起来,怎样说呢,如小马过河一般,真正累了的时候,也只有那个位的公里数支撑着我。这是一次免费的旅行,然而我们却用满脸的汗水和湿透的衣襟回报了这一路的阳光满溢,鸟语莺歌,这样的旅行,怎会不是无价的! 实话说,当我看见“抗美援朝烈士碑”的时候,像谢却了一身的包袱,只是隐隐觉得,视线模糊了,眼前像是出现了外祖父的影子,出现了那个我素未谋面的老人•••••• 我们在“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下庄严的宣誓,“服从党的领导”说出这一句时,我不禁想,爷爷、外祖父和父亲是不是都说过这同样的一句话呢?我突然觉得,此刻的我,长大了,懂事了,肩膀担起一份责任了。也许,此刻我身旁的莘莘学子们都有同样的想法吧,“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与于地球。”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亦是地球未来的挺拔脊梁。我们须对得起往日逝去的英魂,我们须不负无数人的期望。我们此刻挥举右拳,我们此刻衣襟湿透,我们此刻目光坚定。从前,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如今,我们为中华之鼎盛而读书! 缓缓地,时光流泻,我们开始排着整齐的队列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在抗美援朝纪念馆里,我瞻仰着先烈们曾穿过的衣服,有被炮火炸烂的,又被泥土沾污的,更多的,是染满了鲜红的鲜血的,而这些衣服上徽章却依旧光华绚烂,熠熠生辉,看着这些,我的心是热的,胸口是热的,泪,是滚烫的。看着那些破烂的毛巾、漏洞的水壶、承载者满身是伤却因为胜利会师而在脸上绽放花朵的兵们的照片、战士们写给家人的因血色而无法辨认笔迹的信••••••感同身受的我呆呆的站在那里,久久不能自持,向革命先烈们致敬! 走出纪念馆,我看到了庄严地苏联士兵的墓碑,静静地,静静地躺在那里,让人不禁回想起那个烽火年代。耳边重复的萦绕着爸爸的话“是军人便没有国界。”军无国界,但存军魂。若没有这些革命先烈,怎会有我们如此幸福的今天?怎会有此刻站在这里满心敬畏的我们?此刻的心里,多了几分感谢,感谢苏联的士兵们用生命换来了此刻的安定与祥和。 这次清明扫墓,圆了我一个大大的梦,让我见到了一座如此令人叹为观止的碑,忆起了一种如此振奋人心的魂,如此,便可继续我们的忆念,相见后的忆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