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通查询 内网办公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校园新闻 校园文化 招考资讯 教研教改 教育科研 校际交流 校友风采 家长中心 学生园地 新疆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分校网站 >> 学生园地频道 >> 作品展示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学生习作--论朱自清的散文

新闻来源:初一五班   新闻作者:屈占宇   新闻录入:网站管理员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7.04.11
    朱自清,字佩弦,是现代著名的学者兼作家。他写过诗,写过散文。但是他的诗和散文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诗写的好要数徐志摩,而朱自清的散文才是一流的。记得小学六年级时学过一首他的《匆匆》,到了初一又学了一篇《春》,由此可见,人们对朱自清的散文都是非常重视的,也可以看出他的散文的成就。 
    我想,一个可以与徐志摩和鲁迅齐名的大文豪,他的散文该有多么的华丽,所描绘的该是多么的细致,让我这种水平很低的人欣赏不了。事实上,学了这两篇文章,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语言朴实,但又不象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那样的大白话,而是带了不少修饰成分的。以我看来,朱自清对于比喻真是喜爱到了极点。不错,诗是含蓄的,而散文正好相反,是要把所说的内容全部展示在读者眼前的。于是,这最能使事物生动形象,而比喻就成了朱自清的最爱。例如《匆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朱自清还善于在内容细节中将别的内容穿插结合,这一点是整个文章整齐,有条理,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例如《春》:“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一阵风,看似简单,其实有很多特意安排的内容。风里为什么会有“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因为春暖,要农耕,所以有泥土的气息;为什么会有“青草味儿”?因为小草都已经钻出地面了,已经生长的很茂盛了;为什么会有“各种花的香”?因为春暖花开,所以风传递了花香;为什么空气会“微微润湿”?因为已经下过春雨了,所以空气里会“润湿”。看,多么高明的手法,一石四鸟,这是很难达到的境界。 
    朱自清的散文的妙处,我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是随着我越来越大,文学修养越来越高,我可以更好的去体味朱自清的散文之中的妙不可言的地方。 
    但是我认为,朱自清的散文也有败笔——或许是我没有体味到的妙出——或许是我文学修养低所产生的一些疑问。 
    1、《春》里面,语文老师认为有一处败笔,在最后三个自然段里。我开始看时,感觉那三个排比句子很不错,但是后来,我仔细地看了看,发现了一处疑点:“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自然是很纯真,很洁净的了,用天真无邪的小姑娘比喻,很恰当。但是,花枝招展是指精心打扮的美丽的女人。一个天真的小姑娘是不需要打扮和粉饰的,如果硬要打扮,只会破坏了小姑娘那自然而和谐的美。这换到春天上不是也一样吗? 
    2、《荷塘月色》中,描写景物的用了过多的比喻。这里的比喻,有的好,例如:“微风过处,迭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个就是十分的妙,充分体现了微风带来的清香。而这一个,则把美好的荷塘月景破坏了:“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还有的,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又各不相同,使人摸不着头脑:“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三个各不相同,若是比喻开着的和打着朵的,又一点也不像,倒有了用华丽辞藻装饰文章的嫌疑。 
    3、《荷塘月色》的结尾有一点不好。“”虽然说明了朱自清在荷塘停留了很长时间,但是根本没有反映别的。我感觉,这个结尾很不好,配不上中间那么美丽的描写。  
    这就是我对朱自清的散文的“论”了。 
                                                                                                                                                       指导教师:李兰芬
   上一篇文章:学生习作--她,让你不得不爱--记女寝赵老师
   下一篇文章:学生习作--梦开始的地方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