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通查询 内网办公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校园新闻 校园文化 招考资讯 教研教改 教育科研 校际交流 校友风采 家长中心 学生园地 新疆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分校网站 >> 校园新闻频道 >> 学校纵横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推荐 头条 

辽沈多家报刊媒体报道我校参加汉字听写大会活动

新闻来源:14届初三年级   新闻作者:张婷婷 照片:张婷婷   新闻录入:网站管理员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13.11.06

    编者按: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自8月2日播出首期节目后便一夜爆红,基于日益飙涨的社会效应,这档节目在央视10套成功“逆袭”登上央视1套晚间档开播。节目总导演关正文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感谢了观众的热情支持,同时他也首度披露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核心目标——成为一年一度的汉字狂欢。我校作为汉字书写示范校,代表辽宁省赴京参与,虽有遗憾,却彰显了实验人温文尔雅、大气阳光的风采。目前,辽沈地区《辽沈晚报》、《华商晨报》等几大媒体纷纷到我校采访7名师生,记录并高度评价此次参赛表现。

    以下是《华商晨报》的报道:
 
 这个“十一”开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火了,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北校)的5名初中生参加了这个比赛,虽然止步于半决赛,但在汉字听写方面,这些学生无疑都是“神级”选手。 
 因为“神级”选手存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字越来越生僻,皇姑区一所高中的语文教师宋老师就质疑节目里很多字太生僻。对此,中国汉字书写大会对媒体解释,选手太强,中等难度的字词根本难不倒。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北校)初三年级的5位同学(当时是初二年级)代表辽宁参加了比赛。  
    “枕着现代汉语词典睡个午觉比较舒服。”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叶润泽说,自己从小就喜欢背字典,能记住《现代汉语词典》里97%的字。其他同学也至少能背下《现代汉语词典》中九成的汉字,能写出字形并了解含义。 
 同学们说,不会刻意去背这些汉字,而是根据含义将这些字简化、变形,和背英语单词差不多。 
 带队教师张婷婷说,5名同学基础比较好,喜欢看书是他们的共同特点,而且阅读广泛,现代小说、古典名著、科普读物等等都喜欢。 
 辽宁代表队参加的是复赛第7场。叶润泽能力较强,进入了最佳个人晋级赛。 
 5个孩子还说了个“窍门”,比赛中卡住时就得“造字”。叶润泽说,根据老师给出的解释,还有汉字的声旁、形旁特点造字,基本上可以写对。 
 此外,比赛中会遇到很多生僻字,记住这些字也有方法,比如牂牁(zāng kē),孩子们记成“片片”,圐圙(kū lüè)记成“四方八面”,耄耋(mào dié),记成“老毛老至”。 
 叶润泽的家长告诉记者,背字典并不是刻意的要求,孩子从小就对汉字有兴趣,“从小给她买的书就很多,遇到不会的字,她自己查字典,看完就能记住了。” 
 “自从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北校)建校开始,初中学生每天阅读一小时中外古典名著,所以学生的识字量都不低。”学校参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指导教师刘介民告诉记者,这可能也是“神级选手”盛产的原因之一。 
 5月份接到参赛通知后,学校进行了三轮选拔。选拔考试用的是中央电视台提供的100个词,大多是中等上下难度,也有中上难度的词。学校从690名学生中选出5名选手。 
 “比赛时才知道,南方很多学校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封闭训练。”刘介民老师介绍,比赛的基础依据就是《现代汉语词典》,所以学生们就学习词典,认识每个字的意义、写法,然后从前往后每天考100个字词。 
 刘介民老师介绍,从确定5名选手到比赛,仅一个月时间。这一个月,《现代汉语词典》考了一遍,《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全都看了,还在网上找了很多古代的历史人名、中药、植物、动物名、高考易错词汇等。 
 即使这样,5名学生“神级”选手还是止步于半决赛,因为生词的难度加大,生僻词逐渐增多。 
 在记者采访前,电视节目播出时,皇姑区一所高中的语文教师宋老师,就质疑节目里的很多字太生僻。 
 宋老师认为:“不用说学生,老师都不认识,很多字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根本用不上,甚至在一些文学作品里也看不到,有些字一辈子都看不到。” 
 市民刘威则直言:“那里面的多数字平时生活中都用不上,办公、交流也用不上,就连电视、报纸那些传播媒介都不用,为啥要考那些字呢?” 
 有质疑的声音,当然也有理解和支持者。 
 “常用的字都认识,中等难度的字虽然不会写,但也差不多都认识,拿来考就失去这个节目的意义了。”31岁的周莉女士很感慨,“现在都是无纸化办公,很多字不认识,认识也不会写,提笔忘字已经是这一代人的通病。再这样下去,很多文字就‘死’在历史里了,应该有这样一种方式,唤醒更多人来传承汉字。” 
 不光宋老师质疑生僻字太多,就连指导参赛学生的刘介民老师也有同感。但他参加比赛,置身其中更多的是理解,因为选手太强。 
 “我们的学生《现代汉语词典》能记住90%以上,南方一些学校的学生词典背了三遍,根本考不倒。”刘介民老师说,这是个比赛,必须有淘汰,中等难度的考不倒,就得增加难度。 
 对于生僻字词的出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导演和有关人员都做过解释,就是“神级选手”太多,中等难度的字根本考不倒。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导演关文正在媒体采访时介绍,考题的设定也是漫长的试验过程,导演组先按照10级难度的构想出了第一份测试题。先用大学毕业5年后的成人测试,成人正确率只有40%。又用同样的试卷到中学去测试,初二学生的正确率高达80%。于是导演组重新设定难度,重出的试卷拿给参赛学校作为初赛题,结果胜出选手正确率超过80%,之后再次提高难度设定标准,这就是为什么出现生僻词的原因。 
 关文正曾感叹说:“这不是节目主观上要用难词,而是参赛的孩子们实在太优秀。”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显然吸引了很多观众,包括专家学者们。辽宁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中文系硕士生导师张岩就一直关注这个节目,她也看到节目里有很多生僻词。 
 “很多人都在看,而且很多人很多字都不认识,这可以引导激发人们的听写欲望,还能激发阅读兴趣。”张岩告诉记者,普通人掌握3000字左右读书、看报就可以了,有些生僻字认识即可,也不必自责。尤其是一些家长,高考要求的词汇量只有2500个字,如果孩子没有兴趣就别让孩子效仿,去生背那些很难用上的词。 
 张岩也担忧,现在很多人书写能力下降,“无纸化办公”替代了书写,让“中国汉字”这一瑰宝处在危险边缘,希望这个节目能唤醒大家对汉字书写的热情。 
    张岩建议,应该加强基础教育中的书写课程,来提高年轻人的书写能力并让汉字得以传承。(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岳巍 谭皓) 
    《辽沈晚报》报道中也提到:“对于一些很难记忆的字词,5个孩子并没有死记硬背,而是根据含义将这些汉字简化、变形。当实在是遇到没有接触过的字词时,造字也是一种方法。” 
    “汉字热”已成为眼下热门话题,参加本次比赛,学到的不仅仅是几个汉字,更多的是汉字背后的文化意义,更重要的是用我们的一笔一捺承担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承责任。随后,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北校)将在全校开展“北校汉字听写大会”,让我们期待更多精彩!

   上一篇文章:我校荣获首批“辽宁省义务教育课改示范校”称号
   下一篇文章:2006年第22届教师节联欢会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