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
通过控制变量实验,得到最终的发射数据,如下:
1、配重:如周二得到的数据
2、发射角度:稍大于45°
3、水量:1/2 
4、气压:(长气筒)70下
周三晚,进行了一次“爆破”实验:将一个2升得芬达瓶充入1/2的水,塞上塞,向其中打气,直至瓶爆裂为止。因此实验有危险性,作为安全措施,将瓶置入一个纸箱中。但实验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又给我们以惊喜和信心(如图):
最后,一名体重为85公斤的同学将身体压在气筒上,也无法在将气压入瓶中,瓶子已完全变形,瓶壁极薄,但仍未爆。可见,此类碳酸饮料瓶能承受极大压强,足以保证安全。
周四:比赛大获全胜。
经过比赛,同学们认为此种发射方式已达到极限,应从其本质飞行方式上改变,提高飞行距离,经过思考,提出了以下方案(如图):
这样,使其完全符合水火箭的飞行实质。加速后,水舱由于空气阻力作用脱落,重物继续飞行。但由于存有骄傲心理,没有再次作实验,致使最后的飞行失败,经赛后总结,认为是脱离时的方向不对、分离中内阻力过大。应增加润滑。其他赛后总结经验:
1、很好的调整好上课与课余时的精力,过度的占用了上课时间。影响了学习。
2、应在结合实物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构思和创新。
3、对箭头的形状作进一步实验,尚未确定最佳形状。有三种形状可供选择(如图):
4、从理论上讲,由于飞行时空气流速过大,尾翼适当变窄可以保持原有作用并减小阻力,增加飞行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