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提出:高中新课程2010年前全面推开
{闻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前,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座谈会,已经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明年准备进入实验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厅厅长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主持,教育部部长周济参加座谈会并讲话。
周济在讲话中强调,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本质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成人力资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课程改革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和核心内容来抓。高中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时期,要通过高中课程改革进行积极地探索。他要求教育部有关部门和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努力开展实践探索的同时,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做好经验交流,帮助新进入新课程的省份少走弯路。周济还强调,师范大学要积极地进行改革,主动参与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来,努力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陈小娅在讲话中指出,从2001年至今,通过边研究、边实验、边推进,继承与创新并举,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新课程的推进由点到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学校发生着内在的、深刻的变化。先期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积极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很好地解决了教师不适应、教学组织、考试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问题,为后进入的省份创造了丰富的、可资学习与借鉴的实践经验。陈小娅说,按照教育部课程改革的整体规划,2010年前高中新课程将全面推开,希望尚没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做好整体规划和前期准备工作。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高中办学要避免“千校一面”
{新闻来源:中国基础教育网}
新华网广州11月19日专电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19日出席第二届中国中学校长大会时,表示高中办学要避免“千校一面”。
陈小娅向与会的全国400多位中学校长提出这样的问题:各地“示范”高中究竟“示范”什么?如何更好起到示范作用?她要求中学校长思考以下问题:如何传承和发扬各自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如何进一步坚持教育公益性,增强学校的社会责任感。
陈小娅说,校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专业素养、管理能力如何,工作开展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小学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陈小娅呼吁广大中学校长要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民教育家。她说,要成为新时代的人民教育家,校长就要有专业化的视野,着眼于世界发展全局、中国发展全局、教育发展大势;要有专业化的目标,着眼于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要有专业化的理念,着眼于学校有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11月19日至21日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中学校长大会以“中学教育的发展与创新”为主题,分别围绕“新时期学校文化建设”“中学校长的时代使命”“中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中学教师发展的新思考”等4个专题论坛展开讨论,来自全国的400多位中学校长参加了大会。
第二届中国中学校长大会举行
陈小娅:校长要努力成为人民教育家
中国中学教育如何发展与创新?在11月19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中学校长大会上,与会代表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广东省常务副省长黄龙云等出席大会并发言。
陈小娅呼吁广大校长要注重专业化发展,努力成为新时代人民教育家。她强调,新时代教育家校长要有专业化的视野,着眼于世界发展全局、中国发展全局、教育发展大势;要有专业化的理念,要着眼于学校有质量的可持续发展;要有专业的目标,着眼于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要有专业化的能力,着眼于学校建设和发展所要求的组织、开发、实施、指导、检测、评价等一切工作;要明确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必须有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明确的发展思路和符合本校实际的独特的办学模式。
陈小娅认为,新时代教育家校长应该追求并达到两种境界:一是带出一所好学校;二是构建好学校文化,可以“一个好校长走了还是一所好学校”。校长们要研讨有关高中发展的四个问题:一是各地“示范”高中究竟“示范”什么?如何更好地起到示范作用?二是如何传承和发扬各自学校的优势和特色,避免高中办学“千校一面”;三是学校到底如何培养“创新人才”,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四是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如何进一步坚持教育公益性,增强学校的社会责任感。
本届中国中学校长大会由中国教育学会、广东省教育厅和华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