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通查询 内网办公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校园新闻 校园文化 招考资讯 教研教改 教育科研 校际交流 校友风采 家长中心 学生园地 新疆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分校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学科建设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教育风向标(第五期)

新闻来源:实验北校   新闻作者:办公室   新闻录入:网站管理员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8.04.09

陈小娅: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孩子能接受良好教育
【新闻来源:中国教育和计算机科研网】

    2008年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 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1月13日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出席会议并讲话。陈小娅指出,发展远程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新时期义务教育工作新的、更高的目标。  
  陈小娅充分肯定了电教馆系统在发展农村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她表示,电教馆系统是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依托,已经成为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陈小娅指出,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要坚持把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作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统筹、协调东、中、西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建立健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体系,逐步构建一个资源丰富、结构合理、功能实用、机制完善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体系;坚持以农村教育信息化为重点,继续发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为教学应用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服务。

再富不能富孩子
【来源: 光明观察】

    富孩子花钱雇同学背书包、写作业;穷孩子每月零花钱不超五十块;因家境有差距,穷孩子很少和富同学交往。记者就目前深圳中学生的经济和消费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虽然普遍来说,在“再穷不能穷孩子”观念的影响下,深圳中学生的经济消费条件总体算比较好的,但穷孩子和富孩子之间的消费档次,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南方都市报》1月13日)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不能存在穷人区、富人区。”遗憾的是,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贫富差距愈演愈烈。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花钱大手大脚,穿名牌、用手机,贫困生却要靠到处打工维持学业和生活,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也是当今校园内不断上演的活剧。而就在不久前,《为迎家访,女儿逼父换豪宅》的连续报道,更是引发了社会对校园贫富差距的大讨论。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富差距愈来愈大,以及由此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如何应对学生攀比成风,已是不可回避的社会难题。   
    很多人忽视了学校这个特殊的地方,以为这里是一片净土,是不会产生贫富差距的,即使有也不会放在心上,也会想当然地以为,学生贫富差距是由各自的家庭原因造成的,无关社会和学校的责任。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社会背景和家庭经济条件不一样,导致了彼此间的贫富差距。这就是贫富差距的渊源,事实上,事情远非如此简单。校园上演贫富差距,学生攀比严重,究竟谁之过?这与其在社会、学校里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有直接关系。  
    校园中的高消费者与贫困群体的出现,是社会上贫富差距在校园中的体现。学生家庭的经济基础固然不同,但这只是物质层面的差距,并不牵涉到精神领域的落差。而富孩子花钱雇同学背书包、写作业,穷孩子俨然成了为金钱所驱使的雇工,则必然导致学生中出现因贫富带来的优越感差距。因家境有差距,穷孩子很少和富同学交往,就足以说明问题。而这无疑是非常可怕的,穷孩子本身就承受着困窘的经济压力,还要忍受有钱学生优越感所带来的无形压力,这种压力及无处不在的身份差距必然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冲击他们纯洁的心灵,进而影响他们健康人生观的养成。从中学生的观念里就能看出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可以假设的是,“当这些中学生长大成人、成为社会的主流时,现在所形成的印象和观念必然会留有难以磨灭的阴影。”   
    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属一个年龄段,又同处一个校园,有的学生花钱如流水,有的学生却为生计发愁,有的学生甚至沦为金钱的雇佣,如此近距离的对比竟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实在是匪夷所思。青少年时期的他们,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如此发展下去的后果可想而知,尤其“对贫困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不利的”。“一般是富裕一点的学生比较活跃,而贫寒一点的学生则相对自我封闭,”这就是当代校园的真实生态,“一些贫困同学身上表现出了更多的心理问题。除了封闭、自卑、缺乏自信外,偏激、悲观和仇视感也有所体现。”至于贫富学生对未来之路的期待和看法,更是截然不同,贫困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而富学生则无忧无虑,“由于有家庭提供强大的经济来源,往往不担心就业”。   
    校园贫富差距,是必须正视和重视的大问题,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尽快解决,以消除由于贫富差距给学生造成的心理障碍。这中间,学校有所作为的空间很大。除了强化必要的心理咨询工作应对贫困生的心理疾病外,学校尤其需要探索实施弱化差距感的办法,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艰苦朴素教育,对学生的消费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必要的时候,学校应出台一些限制个别学生在学校的高消费行为,并对于一些不当的高消费行为进行压制和惩处。此外,还要让全体学生树立正确的贫富观,让贫困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再穷不能穷孩子”的观念,到需要反省的时候了。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文章:五教龄内教师学科水平测试
   下一篇文章:你的问题我来答--考前失眠怎么办?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