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办公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校园新闻 校园文化 招考资讯 教研教改 教育科研 校际交流 校友风采 家长中心 学生园地 新疆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分校网站 >> 家长中心频道 >> 家长学校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推荐 

10届15班家长会学习方法讲座第四讲

新闻来源:实验北校   新闻作者:王伟   新闻录入:网站管理员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发布时间:2007.11.22

    4、努力克服注意力的分散和漂移  
    ⑴注意力的分散和漂移即“分心”和“开小差”,是指一个人的某些有关心理活动未能充分地指向和集中于当时所应该指向和集中的事物,或完全离开了当时所应该指向和集中的事物的心理状态。 
    ⑵上课开小差的主观原因:①注意力的稳定性不够;②有意注意不能及时顺利地转移,仍滞留在原地不动;③失眠、过渡疲劳(或无精打采)、饥饿;④杂七杂八的事情牵肠挂肚,心事重重,心情抑郁。 
    ⑶克服注意力的分散和漂移的方法: 
    ①培养、强化有意注意在自己头脑中的地位,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端正态度;②进行必要的身体锻炼,因为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心情愉快时,注意就能持久稳定,同时在锻炼过程中,可以磨炼意志,培养耐性;③加强意志的自我磨炼,一个意志坚强,善于自制又能和困难及干扰作斗争的人,注意就比较稳定。 

(三)认真理解当堂所学知识  
    1、两种学习类型 
    “理解型”:上课积极思考并注意理解、吸收的学习类型。上课时对当堂所学的知识要有较好的理解,这是提高学习质量,减轻学习负担的好办法。 
    “死记型”:跳过自己认识事物应当经历的艰苦的思考过程,而直接去背人家得出的现成结论的学习类型。这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单纯直接记忆现成结论的听课方法,是无法获得真知的。要反对任何形式的企图抄近路的简单化做法。  
    2、什么是理解?理解是学生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到认识其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如明确一个词的意义,弄清一个科学概念等。通常理解是指弄懂、弄透,要求知道是什么,也知道为什么,即是说,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所谓事物的本质,就是指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不可缺少的特征。 
    所谓规律,通常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因果的、必然的联系,也叫内部联系或本质联系。  
    3、为什么要理解所学知识? 
    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两个阶段,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是学生获取知识这个阶段的核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人类的知识财富转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的内化过程,主要是通过理解来实现的。离开理解的学习,不可能真正掌握知识,而往往只是学得一些空洞而无意义的词句,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也将受到很大的局限,所以理解是巩固、应用知识的前提。  
    4、学生理解教材主要在于:理解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及其体系。 
    知识是由概念与原理组成的体系,没有一个概念或原理不与其他概念、原理发生联系,也没有一个概念或原理不包括在一定知识体系中。 
    在知识体系中,概念便是“知识单元”,而原理(公式、公理、定理、法则、规则、规律、定律等)则是由一个个“知识单元”所构成的必然的(或叫本质、因果的)联系。概念和原理的关系,正象一台机器中零件与部件的关系,即概念是原理的零件,原理则由概念这些零件所组成的部件。同时,这些概念和原理又不是孤立的,而是按一定的关系相互联系着的,这种相互联系,乃是客观事物之间的一定关系的反映。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10届15班家长会学习方法讲座第三讲
   下一篇文章:老师,您听我说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