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通查询 内网办公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校园新闻 校园文化 招考资讯 教研教改 教育科研 校际交流 校友风采 家长中心 学生园地 新疆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分校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名师讲座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高中文言文被动句式中的“于”字句

新闻来源:实验北校   新闻作者:刘亚妹   新闻录入:网站管理员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7.04.25

    【内容摘要】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把文言文看作一个平面,缺乏历史主义观念,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教法作理论指导,因此普遍感到在教学中无章可循。文言句式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本文所归纳的是高中文言文被动句式中的“于”字句,对其历史变迁及原因进行研究。相信本文会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被动句式   “于”字句    历史演变

    本文拟对被动句式中“于”字句的上古、中古、近古三个历史分期进行断代描写,探讨其历史演变。 
    古代汉语被动句式大多是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来表示的,因而构成了各种不同的表示被动的句型结构。被动式应用范围的广狭,随着语言的不同而不同,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同。古汉语的被动句式大致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类是“于”字句;第二类是“见”字句;第三类是“为”字句;第四类是“被”字句。本文将列举高中文言文教材中具有语法被动意义的主要句式之一------“于”字句,并将列出本句型在高中文言文教材中出现的所有语例①,并且指明这种结构及其变体出现和终止的大概年代。 
    “于”字句是一种古老的被动句式,在甲骨文中已经存在了。说出施事的人物或处所,把动词放在“于”字的前面,后面紧跟着介词“于”,即行为是施及于主语所代表的事物。本句型中,“于”字本身并不能表示被动,而是动词用于被动的意义,“于”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由于用了“于”,使得被动意义就更加明显了。例如:  
    ※(1)丙寅卜,亘贞:王  多屯,若于下上。
        贞:王  多屯,若于下乙。(甲骨文合集   808正)
    ※(2)己未贞:旨千若于帝。
        贞:旨千不若于帝,左。(甲骨文合集14199)
    ※(3)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4)暴见于王。(孟子•庄暴见孟子)
        [我(庄暴)被大王召见。] 
    ※(5)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
        (6)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
        (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同上)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10)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司马光:训俭示康)
        [有地位的人少贪欲就不被外物牵制。]
        (11)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12)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同上)
    上引例(6)中,介词“于”放在动词“幸”的后面,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赵王”,“幸于赵王”就是“被赵王宠爱”的意思,主语“君”是动作行为的被动者。例(8)中,介词“于”放在动词“凝滞”的后面,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物”,“凝滞于物”就是“被外物所束缚、拘泥”的意思,主语“圣人”是动作行为的被动者。  
     这种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介词“于”字,也有省略掉的。例如: 
    (13)泽居苦[于]水者,买庸而决窦。(韩非子•五蠹)
    (14)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15)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张溥:五人墓碑记)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体现价值 履行使命
   下一篇文章:高三生物复习中的注意事项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