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通查询 内网办公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校园新闻 校园文化 招考资讯 教研教改 教育科研 校际交流 校友风采 家长中心 学生园地 新疆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分校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名师讲座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角色转变问题研究

新闻来源:政治教研组   新闻作者:王皓   新闻录入:网站管理员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7.06.18

    [摘要]: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面对挑战,本文对教师角色进行探讨,概括出教师角色的新内涵,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人才,教师应成为新课程的建构者、服务者、促进者、参与者和研究者。为实现这一转变教师需要提高品德,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关键词:新课程 教师角色 转变 定位 

    所谓“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分析教师的角色,明确教师自己的角色身份,对教师充分地扮演好教师角色就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过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已经给教师冠以诸多美名,如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对教育观的提升,这些美名逐渐退色。重新反思教师的角色将成为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当好新时期新教师的首要任务。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一、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师角色:  
    1,强调社会责任,忽视教师的个人生命价值与需要.以往的教学考评体系中,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评价教师从业能力的主要依据。高分数,高升学率能给学校带来良好的生源和社会口碑,许多学校把成绩和教师的工资,奖金挂钩,以此作为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于是乎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不得不在此种潜规则下以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为至上原则。搅尽脑汁,疲于奔命。从而忽视对自己继续学习,继续发展的追求,他们不是不愿创新,而是现有的就能满足需要。 
    2,强调教师的权威,忽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 传统的应试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讲解的时间太长,学生参与的时间太短,或根本没有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中的问答多半也是复述教材中的文字,这样的教学必然遭到学生的厌弃。  
    3,强调教师的科学素养与教师技能,忽视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人文意识. 多年来,我们是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传统观念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总是把自己的思路、见解强加于学生。甚至学生有创造性的见解也被教师“格式化”。实际上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阻碍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的热情。在这种“导演加主演”式的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意图进行表演的演员,虽然我们不否认一些悟性高的学生从中悟出一些学习的门道,但大多数学生则是机械被动地跟在教师后面跑,难有自己独立的科学判断和抉择,甚至一些学生由于学习不得法。丧失学习信心。  
    4,强调教师劳动的传递性,忽视学生的创造性. 传统应试教学教师把结论交给学生的过程,往往先是帮他们理解,然后就是巩固知识,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熟练运用,学生自己的探索活动极为贫乏,并且这些结论都是作为定论教给学生的,学生没有对它们进行深入的推敲。这样在课堂里,学生的学习活动基本是理解和记忆,缺少高水平的思维活动,而在需要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他们常常会表现出思维能力的薄弱。学生的学习如果只是接受定论,而教师又把知识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知识被分割为一个个的小要点,离开了整体任务和相应的问题,这些小要点常常显得没有意义,学生就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这种简单机械的学习无法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反而消磨了他们原本的好奇心。  
    5,强调知识传递,忽视教学的创新与追思.过去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截然分开的。“教师把教材上的内容当做金科玉律,把教参中的提示当做颠扑不破的真理,把预先设计好的教案当做是亦步亦趋的向导”。而评价教师教学的好坏就是看教师是否能把教材、教案、教参上的东西能否传递的熟练准确到位。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更好些等等,绝大多数教师没有深入地思考。教师成了游离于教学研究之外的旁观者,成了知识的搬运工。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 

二、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一书,对未来教师角色做了这样的描述: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和鼓舞。新课程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角色的转变,正确认识自己在新课程下的角色,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教师的专业成长。那么新课改需要教师做哪些方面的转换呢?                                                           
    (一)从课堂的复制者到建构者     
    在新课程环境中,教学过程被看成是师生双方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建构主义看来,这一过程即是教师和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非单纯的“客观知识”传递过程。教案、教参、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资源,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教师需要进行资源的整合、分割、重新积极构建,然后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形成丰富多彩的、富有情趣的、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把教材上的静态知识转变成为动态的、生成的教学资源,把课堂的“复制知识”转变为动态的、生成的课堂,从而使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从这个方面来看,不仅仅学生是教学过程参与者和知识资源的建构者,教师更要把自己开放的环境中,成为课堂资源的积极建构者。                                                                    
    (二)从课堂的统治者到课堂的服务者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在学生已经能从课堂之外,不依赖教师获取知识,课堂之外各种媒体信息的传递,使学生获取知识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内容之广,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在某些方面学生的知识已经超出教师。而教师的统治和权威有时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潜能,长期的一言堂会使学生丧失或消退获取知识的热情。因此,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教师应由课堂的统治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服务者,为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情景服务,为学生克服困难服务,为课堂的学习氛围服务。教师的角色转变后,就会在课堂上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使教师学生在一种平等、愉快的状态下进行交流、互相启发,教师积极的引导服务,帮助学生提取有用的成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积极探索,从而获取知识。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体现价值 履行使命
   下一篇文章:高三生物复习中的注意事项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