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通查询 内网办公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校园新闻 校园文化 招考资讯 教研教改 教育科研 校际交流 校友风采 家长中心 学生园地 新疆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分校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名师讲座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两难”选择非难选,义孝情理应为先--高一新教材中“两难选择”问题的探究

新闻来源:办公室   新闻作者:孙延堂   新闻录入:网站管理员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7.11.06

    题记:西方一位哲人说过:“在每个伟大人物的一生中,都有一个维系其成败得失的时刻,在此紧要关头做出的行为抉择,代表了他所能采取的最高水平的行为。

“两难”选择非难选,义孝情理应为先--高一新教材中“两难选择”问题的探究

    两难选择的处境,是人们所不愿意遇到的情况,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谁都会有摆脱不了这种尴尬的的遭遇,在特定的情况下,不能不作出艰难的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是根据特定的情况而论,因此,这种选择都具有一定的支点。两难选择的选择是一把卡尺,它能准确地衡量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取向和道德水准的高下;两难选择的选择是一面镜子,它能照出人们心灵中忠、孝、节、义和善、恶、美、丑的百态;两难选择的选择是一架天平,它能称出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重量! 

一、两难选择的选择以“义”为首  
    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孟老夫子曾经坦然:“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老夫子把两难选择的支点放在了“义”的一端,于是,“舍生取义”便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被流传下来,进而成为激励和鼓舞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之追求的人生目标。因此,在国家、民族的利益和正义事业高于一切的情况下,仁人志士都选择了把“义”放在首位,从而成就了一代盛名。 
    抱石投江赴死难,忠君报国殉名节 
    在伟大的诗人和思想家屈原生活的时代,忠君就是爱国。在楚国处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情况下,屈原不怕谗言和流放,忠君爱国的情怀自始至终,坚定不愈,即使惨遭磨难,但“虽九死而由未悔”,犹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信念。在殉节忠君与苟且偷生的两难的境地里,他宁愿放弃蝇营狗苟的偷生生活,毅然选择了殉节忠君,幻想通过自己的死,表明自己对楚王的忠贞,来唤醒昏庸楚王。即使他是抱石投江的一刹那,也还是眼里含着泪水,遥望故都,希望楚王能醍醐灌顶,早日远离小人,振兴国家,屈原的死是怎样的惨烈啊!屈原的死与那些奸佞小人的苟活相比,死得光明磊落,荡气回肠。“取义”成就了屈原的千古忠烈的美名。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在社会变革的时代里,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图强,有时不得不选择牺牲性命来唤醒国人的觉悟。在清末“戊戌变法”失败时,主将谭嗣同完全有机会逃生,但他坚定地留下来。他说:中国没有因为变法而流血的,如果有的话,从我谭嗣同开始。他吟诵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含笑而豪迈地走上刑场,血染变法的战场,举国震惊。与那些妥协派的丑恶嘴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气凛然,气冲霄汉。救国图强使谭嗣同视死如生,义无返顾。 
    头掷天平称重量,浩然正气震寰宇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革命志士们追求正义与光明,追求真理与价值。在壮烈死与苟且生的两难选择中,他们毅然放弃了后者,他们高声吟唱着:“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啊,给你自由!但我深知,人的躯体怎能从狗的洞子里爬出。我希望底下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起烧掉,我要在烈火中永生!”的诗句,傲然微笑而义无返顾地走向刑场,向世人昭示了共产党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价值和意义。他们凛然的死与那些可耻叛徒苟且地生,形成强烈的反差。共产党员张志新烈士为了真理与正义,同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进行英勇不屈地斗争,在杀头与保持气节的选择面前,她选择了后者,宁可被杀头,也不放弃自己对真理的追求,依然选择了死亡。有人歌咏道:“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到正义的天平,让所有的生命都失去重量!”浩然正气震寰宇,惊天动地鬼神泣!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体现价值 履行使命
   下一篇文章:高三生物复习中的注意事项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