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通查询 内网办公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校园新闻 校园文化 招考资讯 教研教改 教育科研 校际交流 校友风采 家长中心 学生园地 新疆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分校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名师讲座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聆听花开的声音

新闻来源:办公室   新闻作者:孙扬   新闻录入:网站管理员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7.11.12
    到2007年的夏天,我参加工作就有整整两年了.我像一个幸福而富足的养花人,每天都可以驻足欣赏风格各异的花儿绽开时的绚丽与多彩;每天都可以去聆听花开的声音.  
    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学生让我迅速成长,我对教学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感受。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要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眼,解放学生的耳,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人”。所以我想,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让课堂充满人性化. 

1、“设”不能钳制学生的思维
    教学之初,我和很多初登讲台的年轻人一样,工作不乏热情,精心预设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学. 为让大多数学生听懂授课内容,往往把具体问题切的过细,设计成一个个细小的设问,学生轻而易举地获得。殊不知,学生因缺少跳起来摘桃子的经历而缺乏理解知识的体会、经验和感受,使得知识理解表面化。但是,在教读<我的空中楼阁>时,这种局面发生改变.以往我会领学生逐句分析课文,这次我让学生自己从文中找出自己认为最有韵味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变被动为主动,课堂上一个亮点接一个的亮点出现.我发现,当学生的思维走出我们预设的圈子.学习就多了趣味,课堂也有了生命. 

2、“问”应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启迪思维
    教学中的提问应根据多数学生对问题理解的程度来决定是否过度到下一个问题。问题的提出应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很多时候为了能够完成当堂教学任务,急于推进教学进度,学生不得不疲于跟进我们提出的问题,迎合教师思维,课堂教学浮光掠影,知识理解出现夹生饭,使得教学设问流于形式。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堂上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充分交流的时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问题必须切中要害,启迪思维所提的问题,要能联系学生的实际,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分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我抓住这篇文章思想内容深刻、语言鲜明准确的特点,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不用“停止了呼吸”“心脏停止了跳动”,而用“停止了思想”来表达?这个问题学生是感兴趣的。于是,我抓住词语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懂得马克思是无产阶级的伟大的思想家,他创造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学说,他给人类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思想财富。因此,他的逝世不同于一般的人,用“停止了思想”来说明,就十分准确地突出了马克思作为伟大的思想家的形象。   
    可见,联系实际的启迪性提问,能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心灵的门户,这正是我们追求教学艺术的一个理想境界。 

3、“启”应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不能用自己的思维钳制学生的思维.我想,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和分享.例如,教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当讲到洞天美景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仙人盛会图,可作者为什么不让自己也融入美景中呢?”第一个学生站起来答道:“诗歌贵在含蓄,所以作者不愿把所有的内容都写尽了,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就像……就像……”我接过话茬:“就像维纳斯的断臂,给人带来的不是遗憾,而是美好的想象,这也就是所谓‘残缺美’吧.是吗?”那个学生显得很兴奋:“对、对!我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第二个学生说:“我认为作者自己太喜欢这幅画了,他怕自己入画惊动了神仙,破坏了美丽。”我接着说:“就像冬天的一个早上,你推开门准备去上学,却发现满地是一层无瑕的白雪,你站在门口,实在不忍心挪动双脚去破坏那洁白,是吗?”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虽然我明知学生的答案与自己心中的“标准答案”不一致,但对学生带有创意性的思维,必须给予热情的鼓励,及时捕捉学生答话中有价值的语言信息,延伸疏导,说出学生想说不敢说,不知如何说的,   
    帮助学生完善认识,顺利完成回答。——这正是提问中的引导艺术,“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 

4 “评”应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关怀
    课堂教学评价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评价应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帮学生树立自信.课堂教学评价应基于真实,出于真情,是发自我们心底对学生的赞美和赏识,并能将这种感受传递给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在评价中受到激励和鞭策。当我们用语言或肢体语言适时适度地表达对学生的肯定和赞美时,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点头的赞许,一个肯定的手势,一句赞美的语言……,往往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效果。在我教的班级里有一个非常内向的男孩儿,绝大多数时候他会低着头,不会主动回答问题,有一次,我要求他默写课文,由于紧张错了几处,我微笑着对他说:”别人写到这种程度就差不多了,可是我希望你再写一遍,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从此,这个孩子对语文学习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成绩也有了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当我们全心投入,少一分刻板,多一份包容与期待,课堂上就会经常出现无法预约的精彩;多一些阳光,多一些呵护,那些花儿也会越发灿烂…… 


                                                              [作者 孙扬]
   上一篇文章:体现价值 履行使命
   下一篇文章:高三生物复习中的注意事项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