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通查询 内网办公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校园新闻 校园文化 招考资讯 教研教改 教育科研 校际交流 校友风采 家长中心 学生园地 新疆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分校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名师讲座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在规则中翩跹起舞--试论写作中的审题技巧

新闻来源:教务处   新闻作者:邸袁   新闻录入:网站管理员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7.12.07

    【内容摘要】 审题立意是高考作文写作的关键,这一环节决定了整篇习作的成败。考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审题时未能领会出题者的意图,以致偏题、离题;或对题目认识肤浅,视野局限,以致千篇一律,缺乏亮点。本文从三个角度(充分联想,合理发挥;压缩信息,挖掘寓意;辨证思考,统筹兼顾)对作文的审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广大考生的写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作文审题    联想    挖掘    统筹 

    众所周知,作文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占有绝对比重,分值可观,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受到考生、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作文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何在写作方面有所突破,这一问题困扰着许多考生。其中,最严重的就是离题现象,许多学生在完成一篇作文后,自我感觉良好,可成绩出来以后却是等外文,大失所望。这就涉及到了写作的第一步——“审题”,审题是在读题的基础上审视、鉴别、分析题目的要求,读懂命题者的意图,进而确定自己作文的中心、立意、材料和手法。不同类型的作文题,审题时思考的角度有所区别,下面结合示例来探讨。 

一、充分联想,合理发挥  
    近年来高考作文多为话题作文,限定的话题多是一个词或短语。如果学生只“就题论题”,往往会感觉束手束脚、材料匮乏、无话可说,最后完成的作文也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这类话题作文在审题时就需要充分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拓宽思路,选择独到的角度和切入点。  
    [例一]  2006年高考辽宁卷作文题是“肩膀”,很明显,这里指的是“肩膀”的比喻义、引申义,这时需要我们充分联想。我们平时常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意思是在他人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由此可联想到荀子的名言:“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说,要实现“志”,除了有“志”与“力”以外,还必须借助外力。还有《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故事都体现了借助外在客观条件、充分发挥内在优势的智慧。  
    还可从另外的角度进行联想与想象,“我的肩膀借你靠一靠”,这里的“肩膀”指可以依赖和信任的对象,从这个角度向友情、亲情挖掘也未尝不可。  
    [例二]  2006年天津高考作文题:《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收录了一个新词——愿景,词义是“所向往的前景”。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作文。此作文题看似简单,实际很难在立意和选材上有所突破,容易出现“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情况。事实证明,天津的许多考生都不约而同地将作文定位在个人的希望、愿望上,思路难以拓展。类似这样的命题应如何联想、发挥呢? 

【片段欣赏】

愿     景

    黛玉,你知道吗?每当我闭上眼睛,脑海中就会浮现这个场面,就会想到你的香消玉殒。于是,我的心中充满阴霾,我失去了所有愿景。  
    残阳如血,秋风萧瑟。桃花帘内,你空对的是菱花镜中的瘦影,空对的是昏暗的照壁,空对的是画着秋景的屏风,空对的是余晖下的雕栏玉砌。那么,此时的你,是否也在思考着什么,你是否也有自己的愿景? 
    我想是的……可是你用锦囊收集落英,让它们"质本洁来还洁去",你用一掊净土埋葬落花的同时,也将你美好的愿景一同埋葬在苍穹尽头的香丘里。…… 
你的泪水从你的脸颊落下,落到火红的薛涛笺上,化做你无尽的诗情。你的诗中流淌着你对爱情、生命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流淌着你带着淡淡哀愁的愿景。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你拥有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愿景!我不能没有愿景,那样恰恰是对你的曲解!  
    对!我要让奋斗的泪水浸透我的芽儿,让牺牲的血雨洒满我的身躯,追求一切美好事物,实现我的你的未竟的愿景,化做历史长河中永恒的一瓣馨香!即使有一天,我已化做一团春泥,可我已实现了我的愿景,我曾经散发的馥郁馨香将布满世界的每个角落!…… 

【审题思路】  
    本文巧妙地运用“黛玉”这一人物形象,不断追寻和追问她的“愿景”:从怀疑(“你是否也有自己的愿景”)到肯定(“你是有愿景的,只是它们已经死了”),再到赞叹(“你拥有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愿景”),思路清晰而完整。另外,作者在探询“黛玉”的情怀的同时溶入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从沮丧(“我失去了所有愿景”)到醒悟(“我不能没有愿景,那恰恰是对你的曲解”)到振奋(“追求一切美好事物,实现我的你的未竟的愿景”)。两条线索齐头并进,相辅相成,在真实与虚构、艺术与生活、历史与未来、肯定与否定中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可以说作者的审题思路是成功的。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体现价值 履行使命
   下一篇文章:高三生物复习中的注意事项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