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虽然不是艺术课,但语文教学与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共通之处,如生动形象,扣人心弦,注重情感的抒发以及形式的多样化等等。语文常常要表现艺术、创造艺术,因此上好语文课,就需要构建语文教学的艺术氛围,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追求语文教学的艺术性拓宽了语文教学的课堂范围,摒弃了单纯传授语文知识的枯燥乏味的教学观念,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有血有肉的可创造的艺术天地,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高尚人格,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语文是学习工具,更是表现人生,创造生活的艺术,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是充满艺术细胞的教育家。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老师的课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上课积极性高,全身心配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有的老师的课让人恹恹欲睡,枯燥乏味,成了“陪坐课”、“休息课”、“做其他作业的课”,不受学生欢迎;或者我们自己上的课,有的让人欢喜激动,有的心灰意冷,这和教学艺术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进行语文教学艺术的研究。 什么是教学的艺术?法国教育教卢梭认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卢梭《爱弥儿》,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349页)孔子《论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知,必须做好让学生“好”和“乐”的工作。怎样让学生“好”和“乐”?英国哲学家、教育教罗素认为“这是一种很难传授的艺术” (罗素《教育的目的》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14页)。随着讨论的深入,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教学艺术是“能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的各种知识、条件、手段与方法的综合”。(朱作仁等编《教育词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643页)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首先必须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采取综合性的多样化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教学艺术包括课堂教学的艺术、课堂管理的艺术以及优化教学的艺术。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中,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实质就是讲求教学艺术,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教师与学生相互合作,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与学生交流的教学技能,注重学生的心理,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精辟地指出:“教育要心理学化”。“心理学化”就是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活动中要告诉学生学习的目标,实现的途径和需要付出的努力,并结合他们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来解决和克服学习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既要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既要解决知识认识问题,更要注重情感、情绪和意志力的培养。 其次,教育者的需要和受教育者的需要要达到和谐的统一,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当前教学理念的核心,“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走进新课程》p119),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作为帮助学生设计人生、开启心智、发现真理的主导者,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挖掘其潜能,使每个学生从情感上积极投入到学科学习中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将文本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教他们读,教他们思,教他们写,去探索、发现和表达他们感受到的外部世界和心灵世界。如果我们只是以考试为目标,以机械的语文训练为手段,去谋求分数的功利,必然压抑学生灵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跳出三戒外,不在五行中”,在语文大世界里才能纵横驰骋。“一粒沙里看世界”,我们虽然被生活固定在某一个点上,但艺术家的的灵感和特质可通过一语、一诗、一画、一文去展现,通过新奇大胆的想象、丰富的情感去实现。实现教学艺术的途径是什么呢?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生之事,我们不能面面俱到。关键是让学生形成一种理念,学会一种方法,具备一种能力。“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学记》),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因此,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才能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现代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和体验性等特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就是提高教学艺术的真正动力。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教师启发诱导。孟子曾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强调对学生的引导;叶圣陶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其要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够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作为教育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从爱出发,教育的阳光才能照射进学生的心灵。因为有爱,才有快乐,著名教育家斯宾赛说“我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的确得到的快乐比苦恼多得多。我一直认为快乐的方法和气氛比其他方法更有效。”做个快乐的教育者,就要营造一种快乐的情绪,使孩子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做个快乐的教育者,就会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尊重赞赏学生,让孩子感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很多,而不仅仅是枯燥的学习、作业、成绩等等。当然快乐的前提是教师有极高的专业修养、教学造诣和教育机智,并且不断学习,善于学习,融会贯通,既把前人的优点、教学的精粹积淀下来,又出神入化地突破别人,超越自我,在集大成的基点上,完成教学个性的飞跃。 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学艺术来源于教学实践,而教学实践和现实生活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学习在,哪里就有语文教学艺术在。这就要求我们做开放型的教师,向生活学习,从生活中吸取营养,开拓思路,在生活中提炼教学艺术的钻石精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
|
| |
|
推荐新闻 |
|
|
|
热门新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