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包括宇宙中的地球、大气、海洋、陆地四个部分,这部分内容是高三地理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在高三地理四大知识板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复习中,学生们普遍认为是最难的。对文科生来讲,自然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学习中的“瓶颈”,是考试中失分的“重灾区”。如何有效利用课堂,优化复习过程,提高效率,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下面笔者就谈谈自然地理复习的方法与策略。
一、研究“题”“纲”,把握方向——前提
1、考纲是高考复习的纲领和指南。复习的导向是否正确,对学习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①明确考纲对知识范围的要求;②明确考纲对能力方面的要求;③明确考纲中的变化趋势;④明确考纲中的试题范例。做到这几个明确,才能在复习中紧扣考纲、把握导向、提高效率。
目标\要求 |
Ⅰ |
Ⅱ |
Ⅲ |
获取和解读信息 |
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
调动和运用知识 |
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
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
描述和阐释事物 |
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
论证和探讨问题 |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
2、高考真题也给我们指明了高考的思路和方向。研究历年真题,有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高考趋势和命题方向。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文综与地理单科试卷,高考涉及到的自然地理(含地图)知识都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其中尤其是等高(深)线地形图、比例尺与区时或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变化与正午太阳高度、大气运动、天气系统与气候知识、海水运动、海水温度与盐度、河流补给、陆地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等内容出现的频率更高,有不少内容几乎是年年出现,而且所占的分值较多,如大气部分在2002 年和2003年文综的分值分别达到了28分和32分、2004年的文综(4)也达22分。从2005 年来看,全国省、市采用的高考文综试题中涉及到的自然地理各部分知识点及分值统计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