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孟祥安,东北师大数学系88级3班学生。辽宁省实验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现任学生处主任]
1992年7月我从东北师大毕业,来到辽宁省实验中学工作,至今已有13个年头。东北师大一直是我魂牵梦萦的、引以自豪的母校,在那里度过的美好时光犹如记忆中的昨天,永远难以磨灭,在那里受到的教育和熏陶是我教育人生的基础。 东北师大是美丽的。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以及工作后几次返回母校时,都感受到母校不同寻常的美。高大的校门、宽阔的马路、如茵的草坪、慈祥的老校长成仿吾的塑像、各具特色的教学楼等都包含浓厚的文化气息;那垂柳环绕的人工湖、树木花丛中的石桌石凳、春天里大片的桃花林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在东北师大学习是一种享受。
难以忘记《中国革命史》老师的渊博、《社会主义建设》老师的精辟、公共英语教师的幽默健谈、物理实验课的精彩神奇。更难以忘记我们数学系的老师严谨负责的精神、对每一位学生的耐心态度和严格的要求。89年动乱期间,学校教学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虽然辅导员、系领导作了很多工作,仍有很多学生罢课,但是每一位教师都坚守岗位,上课的学生不多,老师们依然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暑假过后,动乱也结束了,老师们都调整教学进度,为我们补回拉下的课程。 多数老师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记得教线性代数的谷文祥老师多才多艺,舞跳得好,歌唱得好,他讲课时充满激情、神采飞扬,能够吸引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有一次他安排我给两个班的同学讲一道数学题,足有十多分钟,写了一黑板,那次讲课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让我更加充满自信。
[NextPage]
数学系的领导非常重视学生的意见,我曾经几次作为班级的学生代表参加座谈,提出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工作、使学生们在大学期间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是母校的优良作风。我们辽宁省实验中学有东北师大的毕业生70多人,是我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我们都得益于母校正规而严谨的教育。 当年东北师大课程设置非常全面,选修课丰富多彩,让我们大开眼界。到其它系或其它专业选择学习我们感兴趣的知识,发展兴趣,达到一专多能,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师大学会了踢足球、滑冰,学习了摄影技术、拳击等。 东北师大倡导民主、科学,现代教育理念在这里充分展现,鼓励学生主动发展、提高能力。记得我们八八级的辅导员宋桂英是非常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她不仅对我们严格要求,而且会鼓励、指导我们做好工作。在宋老师的帮助下,我通过竞选成为班长、年级学生会文艺部长,积极靠近党组织,在91年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当时的党支部书记孙伟志深入学生,和我们一起到农村搞社会调查,指导学生会干部组织各项工作,我们的能力就在一次次的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 学校的活动很多,如运动会、球类比赛、学术报告、知识讲座、歌曲演唱会、看电影等。能够直接参与、最受益的活动还是系里或者本年级组织的。记得当年数学系活动非常多,经常举办舞会、各种比赛。我曾经参加过的有:演讲比赛,诗朗诵大赛、教师基本功大赛,歌咏比赛、小品大赛等,我的很多能力是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的。 校学生会组织的各系之间的排球比赛、足球比赛精彩纷呈,各系的同学都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场面热烈。校运动会上,每个系各显神通,拉拉队阵势整齐。记得我们数学系的特色是每个同学都拿着红黄两种颜色的纸花,统一按照指挥的节奏挥动,从远处看去,非常美观。 我作为一名教师,深深感受到,大学组织的这些活动对一个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是非常重要的。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有组织能力、有终生学习的能力、有爱心和责任感、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大力提高教师素质才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希望所在,大批优秀教师的培养关键在于师范大学。 东北师大后勤保障有力、管理有序。记得当年师大的伙食在长春的高校中是有名的,饭菜可口、价格便宜。食堂管理人员经常召集各系的生活部长开会,征求意见,改进工作,学生会也组织过节目慰问食堂的工作人员。随着改革的深入,学校食堂服务更加周到,主食、副食花样繁多。现在我们很多师大的毕业生还常常回忆当时的早餐:一块豆腐、一勺酱、几根油条、一碗粥。 宿舍管理很严格,守门人员对宿舍的学生都比较熟悉,外来人员一律登记或者阻止进入。学生会也参与宿舍管理,经常搞评比。现在回想起来,那么多的住宿学生,管理得那么有条理真不容易。 作为东北师大的一名普通学子——我深爱着我的母校,我以努力工作回报母校对我的培养。祝愿东北师大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基础教育工作者,为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中国的科技强国之路作好奠基工作。 2005年6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