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通查询 内网办公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校园新闻 校园文化 招考资讯 教研教改 教育科研 校际交流 校友风采 家长中心 学生园地 新疆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分校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名师讲座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地理案例教学初探

新闻来源:年级组   新闻作者:马莹   新闻录入:网站管理员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7.04.12

    (一)案例教学有利于改革传统概念的教学 
    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灌输的方式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了哪些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而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运用概念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学会对已有的资料作多方面的分析,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并在力图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区别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被设计身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在不充分信息的条件下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独立做出判断和决策,在这过程中锻炼了其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学习型社会对人们能力的基本要求。传统教学方式教给学生的是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学生获得的是背诵、机械记忆、按标准答案答题的知识。而案例教学告诉学生“答案不止一个”,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答案,这样经过反复多次的积淀后,就会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会学习成为现实。   
    (四)案例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 
    案例教学的过程,通常要经过小组、大组合作思维的撞击。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在这过程中会教会学生相互沟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的能力。

四、地理课实施案例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好奇心。尤其是案例教学法中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往往不设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分析得有道理,即使与原方案相违背,也应该予以肯定。因此,可以说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民主、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关研究表明,要想真正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在教育过程中就必须采用民主、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要循序渐进
    由于高中地理教学的特殊性,案例教学法并不适于所有年级、所有学校,他比较适用于那些素质较高,地理知识有一定积累的学生,因此就必须注重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即在低年级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并进一步训练他们学会如何分析问题。经过反复训练,待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后,教师才可渐渐放手。在这个过程中,切不可因为对学生的能力缺乏信心,而将案例教学停留在教师自己进行案例分析的层面上,如此,则违背了案 
例教学法的真正内涵 。 

    (二)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 
    前面已经提到,案例教学法有多种教学方式可供选择,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则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任务的不同来确定,如果自始至终采用单一形式,学生就会感觉枯燥无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三)应遵循启发引导的原则 
    在采用案例教学发时,一定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或小组的见解,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应牢记自己的主要责任在于启发、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学生见解不一时,引导学生展开辩论,逐步统一认识,切忌教者处处包办代替,从而违背案例教学的指导思想,阻碍学生的智力开发。 
    地理教学的课堂改革实践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但无论怎样改革,都离不开提高学生素质这一目标。案例教学法只是诸多地理教学法中的一种,能否利用它提高教学实效,优化课堂结构,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对我们地理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资料: 
1、《地理案例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南海中学 王高权《地理教与学》 
2、《案例教学》广州大学教科所 邓云洲《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12期 
3、《突出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案例”和“活动”教学》王永民《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4、《地理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和应用举例》许定龙 郑伟大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4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文章:体现价值 履行使命
   下一篇文章:我国应对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冲突的战略思考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