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历尽坎坷,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只有吃苦耐劳,遇到困难才能够努力克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人才的培养中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各种教育过程都要培养意志,而体育教育过程更形象,更直接,采用的手段也更丰富多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 1、激发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中,长跑是一项不太受青少年学生“欢迎”的运动。而长跑对于锻炼身体和培养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上课之前,要先作好思想动员,并介绍长跑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如“极点”“第二次呼吸”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练习时能知难而进。通过这样教学,使学生明确耐久跑练习的目的,从而提高了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 2、运用鼓励法培养意志品质 要做好一件事情,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能够加以肯定、鼓励,就会使学生充满信心,使学生感到成功感。例如,在短跑的教学中,对一些身体素质差的同学,在训练时,假如学生都认真投入训练,哪怕没有进步,我们也要加以鼓励,然后再进行动作技术上的改正,测验时,我们区别对待,鼓励那些经过努力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的学生,学生知道自己经过训练后有了进步,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更加努力,这样,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教师教学方法的逐步引导下就逐渐形成。
三、培养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体育教学法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且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传授知识、运动技术和培养情感是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人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在制订教学目标的同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知识与情感的结合点,要讲清讲透,让学生弄懂弄通。例如,通过讲述体育锻炼对人体的益处,体育竞赛如何为国家赢得荣誉等问题时,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课的情感;在具体项目学习中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练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尊重事实的态度和为赢得荣誉而刻苦训练的决心。 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一项较为复杂、艰难的工作,需要根据本学科的教学思想、教学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导、教育和培养。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学应打破以技术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转变为既要增强学生的体质,又要加强“三基”教学,开发学生智力,提高非智力水平,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的体质、知识、能力同步发展,从过去只重视生理方面的研究,转变为生理和心理的综合研究,为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陈天石 从教育实习体育系教学改革的思路 福建体育科技 1998.8. [2]皮连生 《学与教心理学》一学习动机概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11. [3]吴浩 《体育教师应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中国学校体育 1997.3.36—37 [4]陆作生 孙松岩 体育教学不可忽视的情感目标 中国学校体育 2000.4.69—71 [5]林观华 体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6]李秀丽 体育在培养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体育教学 1999.2.
[ 作者:郭景云 体育青年教师、 北校区代团委书记 ]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