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这是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在学生思想上的反映。在市场经济的重利性的影响下,在高中学生中,既有注重实际,努力把个人利益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的良好愿望,又有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偏重个人本位的迷误。在一部分学生中出现了国家意识谈化,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减弱的倾向。 而且现在的高中学生,更加讲求实惠,他们从自身成才的需要出发,正以更宽容、更良好的心态接受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他们不象80年代末的高中学生那样易于冲动和偏激。他们较少成见,乐于接受教育,对于正确的见解,即使一时不能认同,也愿意听一听,而不采取拒之门外的态度。所以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我觉得如果一味地向他们灌输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这样收到的教育效果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莫不如这样教育他们:先要宣传社会主义,以求达到让他们拥护社会主义的目的;如果没有收到效果就退而求其次,教育他们要爱国,从教育效果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爱国是非常必要的,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就是“只爱自己”,这时我会教育他这样也可以,但你爱自己的方式也要正当。因为只要他这样做了,那么他在“爱自己”的同时也在爱祖国。
3、思想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协调性和不平衡性 调查显示,当代高中学生思想的主流是好的,但其思想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协调性和不平衡性。思想发展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认识水平与行为表现的不协调。现在的高中学生对大部分正确观点的认同率都相当高。比如政治方面他们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思想方面认为应提倡勤俭节约,道德方面愿意在公共汽车上让座,在遵纪守法方面表示应遵守各种法规,包括见绿灯亮时再过马路等等。但这与他们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是有差距的。学生放学回家穿红灯过马路的在80%以上,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弱、并残者让座的也属少数。这种差异的存在说明,学生的是非标准是清楚的,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育是有成效的;同时也说明,我们的教育还有不足,那就是还未能使更多的学生知行统一,以正确的认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做给他们看,需要我们全社会给我们的下一代树立一个榜样:我们是能说到做到的。 (2)理论认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协调。高中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积累,特别是思想政治课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和社会科学常识的传授,己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但运用学到的理论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差距还比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学以致用。 (3)竞争意识与心理发展的不协调。如前所述,当代高中学生竞争意识明显增强,他们有进取心,喜欢发表独立见解,遇事爱争个高低。无论是上课、讨论还是集体活动,都爱表现自我。但他们对竞争中的困难与可能出现的挫折缺乏心理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我觉得这时可以适当地实施挫折教育。比如他们中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可以不用努力就可以考上重点大学,这时我会告诉他们他们想要考的重点大学的分数线,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实力还不够;针对有的学生对政治学科的轻视态度,我会出一些难题来难倒他们,让他们知道政治学科也需要踏踏实实地去学习。 我所做的这一切有一个总的原则:就是让学生首先接受我个人。因为一个老师只有被学生所接受,他的思想,他的言论才会被学生所接受。而我觉得让学生接受我的前提必须是让他们感觉到我是真实地在引导他们,处处为他们着想,而不是在很形式化很机械化地在灌输一套很教条的理论,这就尤其需要一个政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把握时代脉搏,坚持与时俱进!
高二三部 政治教师 程微微 2007年3月30日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