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通查询 内网办公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校园新闻 校园文化 招考资讯 教研教改 教育科研 校际交流 校友风采 家长中心 学生园地 新疆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分校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名师讲座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高中文言文被动句式中的“于”字句

新闻来源:实验北校   新闻作者:刘亚妹   新闻录入:网站管理员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7.04.25

    上述省略“于”的情况比较少见。 
    “于”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存在了,甲骨文里只有“于”而没有“於”,书经、诗经、易经也以用“于”为常。“於”字后起,除了继承“于”的原始意义外,它还兼有后起的一些意义,而这些后起的意义就不用“于”表示。“于”的原始意义只限于表示行为发生的处所和时间,以及表示对人的关系,但是,如果“於”字前面所介的是形容词或“於”字后面所支配的是整个谓语形式,则只能用“於”,不能用“于”。即,对于“于”的原始意义,用“于”、用“於”均可;对于“於”的新兴意义和新兴的语法作用,就必须用“於”②。 
    “于”字句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止于孟子时代。但是,这并非说其间只使用这种句式,而是意味着,在该时期内,该句式是几种主要被动句式之一,在上述时间过后,该句式仍然存在,并为后代著者所采用。如上述例(5)----例(10)等汉代及汉代以后的作品中,“于”被动句式反复出现,我们说“于”字句在孟子时代宣告结束,是因为它当时不再为主要被动式。“于”字句在先秦时代较常见,西周金文、《尚书》、《诗经》、《周易》中均有这种句式。后来“于”逐渐为“於”所取代,在《左传》中虽有遗留,但为数不多,而“V+於+O”的被动句式在《左传》及先秦诸子古典文献中的各种被动句型中居于首位,《史记》等汉代文献中,这类被动句也较多,但已少于“为”字句,到魏晋著作中,“为”字句、“被”字句出现得多,这类被动句只占少数了。到了后代,“于”和“於”虽然仍然沿袭下来,但二者的分别渐渐泯灭了,后来都简化成“于”。高中文言文中对“于”和“於”的区别不作要求。  

    Abstract: 
    Teaching of writings in classical Chinese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Chines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but teachers of Chinese in middle school only regard it as a plane in teaching , lacking historical concept.
And there is no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teaching method for theoretical instruction, so most teachers feel
that there are no rules to abide by in teaching . Teaching of classical sentence form is a big problem in
teaching of writings in classical Chinese . This paper introduces “yu” sentence form of passive sentence
forms involved in teaching of classical style of writing in high school, meanwhile also studies their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reason . I believe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teaching of writings in
classical Chinese in middle school. 


Key Words : passive sentence form, “yu” sentence form ,historical evolution importance. 

注释:
 
    ①其中带“※”的课外语例。 
    ②王力《汉语史稿》(中册)334页,中华书局,1980年6月版。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12月版。 
    2、《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3、《辞源》,商务印书馆,1980年1月版。 
    4、张玉金主编《古今汉语虚词大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版。 
    5、张世田《文言常用实词词频词典》,大连出版社,1995年12月版。 
    6、《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95年1月版。 
    7、何乐士《文言虚词浅释》,北京出版社,1979年7月版。 
    8、《古文观止》,岳麓书社,1988年版。 
    9、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语文出版社,1992年3月版。 
    10、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6月版。 
    11、董治国《中学古汉语句型》,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5月版。 
    12、屈承熹《历史语法学理论与汉语历史语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6月版。 
    
                                                                                                                高二四部语文教师   刘亚妹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文章:体现价值 履行使命
   下一篇文章:高三生物复习中的注意事项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