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通查询 内网办公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校园新闻 校园文化 招考资讯 教研教改 教育科研 校际交流 校友风采 家长中心 学生园地 新疆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分校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名师讲座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两难”选择非难选,义孝情理应为先--高一新教材中“两难选择”问题的探究

新闻来源:办公室   新闻作者:孙延堂   新闻录入:网站管理员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7.11.06

二、两难选择的选择以“孝”为先  
    在新课改的高中语文(语文出版社编)第一册教材中,在一个单元里,出现两篇有相同问题的课文——西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晋朝初期李密的《陈情表》,都出现了一个令人感到困惑的问题——两难选择。他们不同的遭遇,却有相同的选择:那就是在各种情感的选择中,以“孝”为先,孝道是他们最大的亲情。 
    乌鸟私情反哺日,正是报孝祖母时  
    李密《陈情表》讲的是三国末期的蜀国被司马氏灭亡,晋武帝司马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旧臣到朝中做官,李密就是被征召者其中之一(李密不愿意侍奉新朝)。作为亡国之臣的李密如果不去应昭,就极有可能会被认为不与司马氏集团合作而遭来杀身之祸。又因为此时卧病在床的(李密从小死了父母,祖母一手将自己带大)与自己相依为命的祖母刘氏九十多岁,无人照料,李密难以赴任。所以处在两难选择的尴尬境地,只好给晋武帝司马炎写了一篇言辞恳切的奏表—《陈情表》,反复地申述自己不能奉昭的理由,以此来化解武帝的疑心,博得他的同情(晋武帝司马炎为了笼络人心,一上台就打着“以孝治天下”的幌子),李密最终取得成功,实现了自己的孝道。  
    李密面临的“两难” 选择的矛盾是: 赴任效力新朝廷尽忠与留下奉养祖母尽孝之间的选择矛盾。实际上是处于生与死之间边缘的艰难选择。择死则不去赴任,就不能奉养祖母,尽自己的最大孝心;择生,则立即赴任,这是他所不愿意做的事,也没有时间孝尽祖母。赴任与不赴任的矛盾都将两难他。做怎样的选择才能两全其美呢?他在艰难的选择中,他抓住了司马氏倡导的“以孝治天下”的主张,权衡利弊后,选择了“先尽孝,后尽忠”的两全其美的办法,《陈情表》中反反复复地陈述自己的苦衷,终于感动了上苍,博得皇帝的同情,而没有强迫他赴任。这个令他十分苦恼的矛盾得到了比较完美的解决,这是“两难”选择的“选择”成功的范例。看来,李密“选择”的切入点选择得比较准确。 
    大孝成就两司马,著成信史照尘寰  
    司马迁在任太史令期间,因替李陵(李广之孙,因抗击匈奴先节节胜利,后寡不敌众,不得已投降匈奴)辩解,说了一些实话而惨遭宫刑,被捕入狱,出狱后升迁为太史令。为完成父亲的遗愿,完成《史记》的创作,他在监狱中忍受屈辱坚强地生存下去,走出监狱后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千古名著—《史记》的著述。当时的情况,被他记述在名篇《报任安书》中,我们通过阅读这篇书信,可以了解他的心路历程。  
    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阐述了自己遭受宫刑后的“两难”选择的艰难“选择”:死与生的选择。择死,以死殉节,可以保全名节,成就千古贞烈的美名,但放弃父亲的最大遗愿,不能完成《史记》的著述,这是他最大的不孝;择生,会遭受宫刑的屈辱,不仅有辱于列祖列宗,还使自己身心遭受史无前列的重创,但却能完成父亲的遗愿—《史记》的著述,尽孝而成就千古的孝名。在内心流血的伤痛中,他选择了屈辱的生,忍受常人无法理解的苦痛,最终完成了震惊千古的“信史”—《史记》,不仅完成父亲的遗愿,为父亲尽了最大的孝,光宗耀祖,还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名垂千古,真正践行了永垂不朽而成为“别人死了,但他还活着”的人。看来,选择了“孝”,因而成全了“大孝”的司马迁,也成就了的“信史”的司马迁。后人歌之曰: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思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上述两篇课文中的“两难”选择的“选择”,由于把握的切入点准确而获得成功,成就了一代大孝和一代名节,千古流传,令人敬佩和景仰。 

三、两难选择的选择以“情”为重  
    两难选择的选择,也并非不好选择,而是看他的选择标准如何确定。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决定不同的选择方式。在个人情感的两情选择中,忠于崇高爱情的古人往往选择以死相许而殉情;而沉溺于儿女私情的人往往被情所困,演绎出千古悲剧。 
    生死相许比翼鸟,为情殉死明节义  
    元好问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叫以生相许?”“情”是困扰人们行为的核心。“情”驱使着肝胆之士,舍弃生命甘愿赴死。《孔雀东南飞》中恩爱青年焦仲卿和刘兰芝,曾经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由于焦仲卿母亲对刘兰芝的刁难,将刘兰芝休回家,欲将娶大户人家的女儿为儿媳。刘兰芝的兄长也将妹妹嫁给另一个大户人家。刘兰芝在结婚的当天,为了反抗这一拆散恩爱夫妻的行为,以表示对焦仲卿爱,刘兰芝毅然选择了死节;焦仲卿为了反抗母亲的行为,在爱与孝的选择中,他也毅然选择了爱,放弃了生命。焦仲卿选择了不孝而追求崇高的爱情,把对刘兰芝的爱,化为死后的相见。终于他们在天国里团聚了: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化为鸳鸯栖暮树,朝朝夕夕夜夜鸣。梁山泊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唐琬对陆游的悲情,无不昭示了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愈。这些爱情故事,浸染了后世之人不断上演了一出出千古流传的悲情故事,令人扼腕叹惋。在崇高的爱情面前,她们别无选择,在她们看来,世间还有什么比爱情更可贵的呢!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体现价值 履行使命
   下一篇文章:高三生物复习中的注意事项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