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通查询 内网办公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校园新闻 校园文化 招考资讯 教研教改 教育科研 校际交流 校友风采 家长中心 学生园地 新疆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分校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名师讲座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辽宁教育电视台采访,我校高三教师高考支招(历史篇)

新闻来源:08届高三年级   新闻作者:赵国峰   新闻录入:网站管理员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8.04.07

二、把握考题方向 重构知识体系  
    从近两年的高考命题中展现出一些新方向来看,高考命题跟新课程改革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如从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和经济文明史角度即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出题。如果把新课程内容和当前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三大部分结合,并考虑当前历史学界和历史教育界的研究趋向,我觉得可从以下一些方面去设计专题:  
    (一)从文明史角度整合古代史  
    物质文明: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高考要求掌握五个阶段,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隋唐、明清,春秋战国是铁器时代的开始,要掌握铁器牛耕的作用和水利工程的成就;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南北经济交融时期,有两个特点在我国历史长时段中有代表性,一是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互渗,一是江南经济的发展;隋唐是我国古代经济全面繁荣的一个代表;明清的特点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此外,课程标准中没有涉及古代的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包括十分重要的赋税制度,我觉得仍应引起必要重视,一个视角是作为特定时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另一个视角可能是三农问题。  
    制度文明:我国古代制度文明的重点当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此外就是科举制度,监察制度等,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处于核心地位,其他制度都是围绕这一制度而产生的。  
    精神文明:课程标准的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因而儒家思想是古代思想的中心内容,课标未涉及非主流思想,如王充、范缜等,提示我们对各时期的儒家思想应重新认识,包括儒家思想的产生、确立统治地位、发展、蜕变四个过程,也要注意儒家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精神文明的成就方面还有科学技术和文化,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方面各个朝代都有删去的内容,但科技文化方面没有一个时期的内容被删,值得关注。  
    (二)从现代化角度整合中国和世界近代现代史  
    何为“现代化”,主要是民主化和工业化。从中国史看,总的来看可以包括两个阶段,近代是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后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在现代化道路探索中,既有工业化的进展,主要是近代前期民族指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现代政治文明的探索,主要是从维新变法运动到新民主义革命,最后选择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既有民主政治的建设,更有经济建设。现代化也包括思想现代化,在近代主要是向西方学习,在20世纪主要是三大思想成就。如果从这个中心去把握,那么有很多内容不太会在高考中出现,如十年对峙、皖南事变、解放战争等肯定不会作为考查重点。  
    从世界史看,现代化历程中除了工业化和民主化两个中心之外,还有市场化、全球化,科技革命贯穿于其间。与此无关的很多内容可以忽略,重大历史事件应从这一角度去把握,如三大资产阶级革命,值得关注的是革命期间建立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而不是其他如阶级斗争等内容;再如殖民侵略,应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角度去把握、从加强世界联系去把握,殖民争夺等内容新教材已删去;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探索也可从它作为针对资本主义的问题而提出的现代化新模式,如苏联的经济体制,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一种纠正,事实上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计划经济的途径,一种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途径,后者坚持了经济市场化的原则。以近代现代世界政治民主化为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民主政治的理论奠基和实践探索(文艺复兴、启蒙思想、三大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扩展和完善;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的较量(德日俄专制国家和美英法民主国家的比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如全球化的主题,各个时期各有侧重点,近代侧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世界市场的形成,现代则着重在世界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  
    中国史从古代到现代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主干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辽宁教育电视台采访,我校高三教师高考支招(地理篇)
   下一篇文章:杜牧咏史诗独特的思维方式探微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