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变“压”为“爱”,塑造学生美好心灵 刚开始带班时面对学生有这样的感觉:他们怕我吗?我必须严厉点,要镇住他们。于是就想用严厉的面孔、严厉的批评、严厉的惩罚来使学生折服。殊不知这种“冷面”的管束方法,反而会促发一些学生玩两面派,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 这期间又看见这样一句话“对待学生,该这样想: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当时看见这句话时我很感动,因为话语中对学生真诚的爱足以让人震撼!也让我明白了,一名出色的班主任,不仅要教艺精湛,有敬业精神,不要一味的严厉,更重要的是要有情感的投入,要懂得人性、人道和人情。我实在说不清,自己曾经有多少次不经意的冷冰冰且略带嘲讽的话语留给这些学生永恒的记忆的将会是什么,但我知道爱因斯坦曾说过:“过了若干年以后,那些教的知识都忘了,留下的东西才是教育。”在此,希望各位老师和我一起铭记少一些不必要的冲动,多一些真诚的爱心,收获的将是幸福和快乐! 我的做法是:首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对学生满腔热忱、公平对待,即使学生犯了错误,也要冷静处理,而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大加训斥,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其次,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丰富班级的各种活动,唯有那些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教师,才会使学生获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受,才能赢得学生的钦佩和倾心;唯有那些视学生为朋友,同学生“热”成一片,“参加活动像朋友,交流思想似知音”的教师,才会赢得学生的喜欢和信任。另外,要注意自身的表率作用。不仅要在思想品德上成为学生的楷模,而且在言谈举止等各方面也要保持良好的风度,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大事不说,且说小事。当我们走进教室,遇到地上有纸屑、讲桌凌乱是难免的事。如果教室里同学都在学习,那么你自己弯弯腰、动动手、擦一擦,学生会看在眼中,自然会潜移默化,在无形中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模仿着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切莫乱批评指责,然后指手画脚一番。“喊破嗓子,不如放出样子。”记得大扫除时,我会与学生一起同劳动;体育运动会时,我会和同学们在一起为赛场上的运动员加油,师生其乐融融。 我想,一个班主任只有从心底爱班级这个家,平等地爱这个家中的每一个成员,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家的温馨,这个班级才能在和谐中不断的进步。
三、变“经验”为“包袱”,不断寻求创新发展 “经验可贵,但也是包袱。”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有时,所谓的“经验”反而制约着班主任在工作中的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有时反而成为“包袱”。循规蹈矩、承袭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按老习惯去开展工作,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德育工作的需要。 看过这样一个资料。学生正值青春期,早恋现象并不鲜见。有个初三男同学,给本班一名女同学递了一张表达爱意的纸条,遭到了拒绝。于是,整天趴在桌子上萎靡不振。班主任看穿了他的心思,试着走近他。偶然间,班主任老师在课桌上发现了他写的一张字条,上面写道:
天涯何处无芳草, 何必只在本班找。 本来人数就紧张, 何况质量又不好。 老师一看,还挺押韵的,于是,拿过一张纸,也写了一首: 天涯何处无芳草, 何必急着现在找。 本来学习就紧张, 何况年龄又很小。
学生向老师会意一笑之后,重新振作了起来。试想,如果我们火冒三丈,立刻用传统的经验方法将家长请来,把孩子狠狠训斥一顿,会是怎样的结局呢? 班主任甩掉包袱,多一点创新意识,少一点经验主义,通过创造性工作张扬个性、展现自我。 教育是一门艺术,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更是艺术中的精品,不要认为你说的是对的,就一定是合适的。有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个孩子刚出生,有人说他将来做官,也有人说他将来发财,家人听了很高兴。可是另一个人说了一句真话:他将来一定会死的。结果,可想而知,此人被痛打了一顿。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真言是对的,但一定要注意方法。总之,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我们只有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因势利导,做到爱生如子,这样我们就成功了一半。 以上仅是我的一点做法和尝试。在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值得我去思考和探讨。最后我想借着这样的机会,向给予我无私帮助和指导的领导和同事表示真诚的感谢,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