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华盛顿是我最喜欢的美国城市。它是美国的首都和文化、教育中心之一。1790年因其位于美国当时13个州的中点位置而被定为都址,1800年正式被宣布为首都。华盛顿是世界上少有的以政府所在地形成一个独立行政单位的国家首都之一,主要财政收入一是政府公务及各企业的业务活动,二是旅游业。号称“无烟囱首都”,严格控制工厂的建立,只允许为政府与文化机构服务的印刷出版业和某些食品工业在此发展。城市建筑以国会大厦和白宫为中心,以林荫大道向四方辐射布局。著名的建筑和旅游景点有:“国会山”上的国会大厦及邻近的全国行政中枢白宫、高169米的华盛顿纪念塔、林肯纪念堂、杰斐逊总统纪念堂、波托马克河西南岸为国防部所在的五角大楼;国会大厦和白宫之间有“联邦三角”建筑群,包括联邦政府各部、机构以及国家美术馆、国家档案馆、泛美联盟、史密斯国家博物馆和联邦储各大厦等;国会大厦附近还有希腊寺庙式建筑的最高法院大厦、国会图书馆及莎士比亚图书馆等。华盛顿多公园、绿地和广场,人均绿地达40平方米以上。我们有幸走进了国会山,参观了诸多的博物馆和纪念堂。英雄的雕塑令人肃然起敬,记录着的战争却让人难以平静,而原世贸组织的遗址更让人感到遗憾与痛心。 纽约——纽约是美国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它不仅是美国的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纽约还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总部大厦坐落在曼哈顿岛东河河畔。.曼哈顿区是五个区中面积最小的,仅57?91平方公里,但这个东西窄、南北长的小岛却是纽约的中心,大银行、大保险公司、大工业公司、大运输公司,以及闻名全球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等都云集于此。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把总部设在曼哈顿。位于曼哈顿岛南部的华尔街是纽约的象征,美国垄断资本的大本营,金融寡头的代名词。著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证券交易所均设于此。纽约也是美国文化、艺术、音乐和出版中心,有众多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学研究机构和艺术中心,美国三大广播电视公司和一些最有影响的报纸都把总部设在这里。纽约是美国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地区。黑人有100万1:2 1-.,主要聚居在哈莱姆街区。著名的唐人街有15万华人,还有众多的意大利人和犹太人。我们三十位教师不仅亲眼目睹了自由女神像,感受大都会博物馆的博大,穿越曼哈顿体会其浓重的商业氛围,行走在哈莱姆街区体验黑人聚集区的生活,站在帝国大厦上眺望纽约全景,而且还来到了属于全世界人民的土地——联合国总部。在联合国总部的邮局,我发出了带有联合国总部邮票和邮戳的明信片,我想这是有特殊意义的。
美国印象 要回家了,突然有一股莫名的伤感。我不知道这段经历能在多大程度上走进我的生命,或者,经过时间的淘洗,“美国”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外在的名词,失去我们附着在上面的那些青春故事。但此刻,却真的有些恋恋不舍。我不再能够按下键盘,眼睛突然湿润了,许多鲜活的面孔和情景从记忆里毫不费力地跳出来,又一次次闪闪烁烁。我知道,在中国有很多朋友等着我讲美国故事,美国?从freedom(自由)到chance(机会)、dream(梦想)、wealth(富裕)、immigrant(移民),不一而足。多数美国人把人类发展看成一条直线,自认为美国始终在最前面,始终是新的开端,美国方式(American Way)始终代表世界未来。美国人愿意相信,美国赋有特殊使命,不仅仅是为了富强,而且是“为了上帝的某种旨意”。尽管现在许多美国人也对这种幻象嗤之以鼻,美国对其他国家人民基本权利的多次无理干涉更遭到世界多国的抵制,但作为对“国家使命感”的基本解释,它并未受到根本性的动摇。 美国人把人生定义成“为了梦想和兴趣而展开的表演。美国人爱生活,充满自信,乐观开朗,喜欢相互赞美,甚至有些夸张,像是在表演,中国人比较内敛。美国人的生活和工作态度里带有很强的表演性,总想把生命中好的、积极的、光明的、勇敢的一面展示给别人看、自己看、大自然看、并在这表演中让生命潜能进一步被激活。从早期西部牛仔单枪匹马的冒险,到今天年轻人热衷的冲浪攀岩;从家家户户对门前花园、灯饰的精心装扮,到各种节日或公众活动中人们的全情投入和参与精神;从美国人迷醉的橄榄球比赛和好莱坞大片,到已成为民族骄傲的众多白手起家的创业神话……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受到美国方式的人生观,人生不是被动的追随,而是主动的选择;不是消极的等待,而是积极的创造;不是人云亦云的服从,而是自我实现的表演。 我发现美国人很喜欢问外国人,“D0 you llke here?”(你喜欢这里吗?)我不止一次地回答:“Yes,I like here,but“is not my home。I love my home land。”(是的,我喜欢,但这不是我的家,我热爱我的祖国。)热爱和喜欢是两个概念,如果说“喜欢”只是一种外在的欣赏,那么,“热爱”才是情感上真正的归属和认同。我热爱我的祖国,那里有我的家人、爱人、我的学校、同事、朋友,那里才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作者:北校区交流中心主任、北校区教务处副主任、教育硕士、英语一级教师]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