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需要提升教师道德教育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有关道德教育的心理学、社会学、脑科学、伦理学等知识的支撑,也需要教师在职场中形成道德敏感性和教育机智。一个具有道德影响力的教师,是能发现学生生命内在的德性潜质、不断探索这种潜质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并为之创设各种有利的教育情境促其成长的教师;是能在开放的社会与学校教育中持续性地思考、探究和辩证处理新的道德难题、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教师;是既有人文情怀,又能践行人文关怀的教师。 革新学校道德教育需要创设以育人为本的学校制度和文化精神氛围。清醒的教育领导者需要考虑:如何形成校本发展的制度文化、如何形成鲜明的校风、如何构筑温馨的师生关系、如何培育学生精神成长的教育环境。笔者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学校作为公共教育机构超越了家庭教育所包含的血缘关系,为现代人的成长提供了最初的公共生活领域。一所学校究竟呈现何种质量的文化氛围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和精神面貌。我们强调,学校教育应当确立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锤炼基于历史积淀和区域地方特色的校本文化风格,要把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应该遵守、且与学生发展阶段相符合的行为规范。 现在的确需要我们像对待智育、对待学科教学那样用心做德育,进一步说,只要我们转变道德教育观念,虚心了解、认识和探索未成年一代成长的精神状况和生存状态,认真研究未成年一代成长中的社会变迁,积极推进崭新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国未成年一代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可以进步的。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