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通查询 内网办公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校园新闻 校园文化 招考资讯 教研教改 教育科研 校际交流 校友风采 家长中心 学生园地 新疆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分校网站 >> 校园新闻频道 >> 学校纵横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因材施教,着眼未来--沈阳晚报报道我校两名毕业生的精彩大学生活

新闻来源:沈阳晚报   新闻作者:记者 魏雯 编辑:校办公室   新闻录入:网站管理员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11.12.01

    艺术类省统考一人拿俩“状元”

    对艺术兴趣广泛,但高桐在学习上着实提不起劲头,也不善于背诵重复。小时候老师让一个字写十遍、二十遍,他写三四遍就腻了,怎么也写不下去。孩子学习一般,桐爸却一点也不着急,他认为孩子的成长是个自然过程,家长不能强迫。而桐妈呢,是干着急却没辙,她也不愿意看孩子在没有兴趣的东西上耗费更多精力,于是干脆放手,让孩子自由发展,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一步步前进。当初没控制孩子在艺术上的兴趣反而成就了今天的高桐,这是桐妈桐爸当年绝对没有想到的。
    高二开始考虑高考的问题,那时候高桐的文化课成绩还是一般,“也就是二本水平”。本来桐妈看有个商学院不错,是和国外合作办学的,将来能出国,但高桐死活不学。和父母商量后,他决定参加“艺考”。怕走“独木桥”危险,桐妈还给孩子准备了两个方向,一个是播音主持,一个是编导。
    编导和播音都有的“即兴评述”环节没问题,因为桐爸可以帮他辅导,“才艺展示”自然也没问题,最难的是播音中的“指定稿件朗诵”。
    “东北人普通话本来就不好,而且我觉得说普通话挺别扭,所以找老师练了两个月都没练好。”高桐说,“后来也不知道哪天开了窍,突然有一天,老师惊喜地跟我说,‘高桐,你刚才跟我说普通话了。’我一愣,普通话就这么练好了。”
    因为做了充分的准备,参加艺考时,高桐的“播音主持”和“编导”两个专业都考了全省第一,一下子拿了两门状元,在爸妈的建议下,高桐选择了“编导”。

    高中挨过爸爸一巴掌

    “宽松”是高桐自己说的。从小到大,他记得爸妈从来没有因为学习、爱好的事情干涉过自己。不过,爸妈也有严厉的时候,“不放任自流”是他们的要求。有一件事,高桐和桐妈都记得清清楚楚。
    高中时,因为叛逆,高桐有一阵总跟老师对着干。老师的处理方式很巧妙,她偷偷给桐妈打电话讲述了事情经过,还强调不要桐妈批评儿子,“好好谈谈,别总带着大伙儿跟老师调皮”。
    那天高桐放学,桐妈拉着他坐下,给他讲“尊重老师”。
    “那老师有错还得尊重?老师就100%对?”高桐不服气,一件事一件事地跟桐妈犟嘴,声音挺大,桐妈还真觉得自己有点说不过儿子。
    这时,另一个屋的桐爸出来了,二话没说,上去一个大巴掌。高桐懵了,爸爸从来没打过自己呀。桐爸严厉地跟儿子说:“你记住,你必须尊重老师,不许讲条件。”说完转身就走。高桐委屈地哭了,说“你们都不讲道理”。
    桐妈过来安抚儿子,“你爸妈都是老师,人无完人,但不管老师怎么样,尊重老师都是学生应该做的。”
    这件事高桐记住了,过后他跟老师成了好朋友。
    高桐的朋友,桐妈都清清楚楚。她始终认为,孩子的交友问题家长必须把关,“朋友什么样,将来孩子就可能什么样。”所以,高桐每次在班里交到好朋友,桐妈都要求他请朋友到家里玩,她要看一看,“成绩什么的没关系,但孩子一定要正直,要向上。”这次高桐拍电影,陪他忙前忙后的就是一群好朋友。“他们不计报酬、不要荣誉,就是享受一起奋斗的快乐。”桐妈说,“有一次在家里车库看到他们,为了省钱,正忙着给剧组钉板凳呢。”

                                                                     本报记者 魏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我校荣获首批“辽宁省义务教育课改示范校”称号
   下一篇文章:2006年第22届教师节联欢会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