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吴雨晴,2007年就读于辽宁省实验中学北校(原省实验中学合作校)。高中阶段,吴雨晴在老师同学眼中是名成绩优异、性格阳光开朗的女孩,实验北校精彩纷呈的学生课余生活、文艺活动为她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在学生、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等待她的将是更广阔的人生大舞台。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是实验北校的办学宗旨;每年都有多名学生考入国家重点艺术院校,也证实了家长们的期望:让每一个孩子在这里刻苦学习、愉快生活、健康成长,着眼长远发展的教育模式,正是实验北校教育者努力的方向!
妈“不会”女儿才能“会”
多看别人的好 心里充满阳光
吴雨晴小档案:2007年就读于省实验中学合作校,2010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一年级以综合测评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中央三台”奖学金(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设立)、校一等奖学金等荣誉。2011年暑假,前往纽约联合国会展中心带薪实习。明年2月份,她将被学校选派到台湾首义大学大众传播系交换学习。
说起女儿吴雨晴,妈妈夏万丽很骄傲,她和女儿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有一次她给女儿打电话,女儿在电话另一端半开玩笑地说:“妈妈,咱俩下辈子还做母女吧,不过得让我当妈。”
这话说起来可有来头,因为晴妈和别的当妈的不一样。
在女儿面前不懒也装懒
晴妈说自己挺“懒”,起码在女儿面前是这样,有时候明明不懒也要装得懒一点,“这样孩子才能彻底放弃把家长当拐棍,做什么事都靠自己。”
小学时,雨晴就会在厨房做简单的饭菜了。有一次吃完晚饭,晴妈晴爸都坐在沙发上休息,晴妈用余光看到女儿在厨房,好像在忙什么东西。只见她像模像样地在那里给大家切白兰瓜。“其实,她在厨房干什么我都一清二楚,就是不过去帮忙。我也怕她切了手,但是,如果每次都怕她切手,孩子永远不会主动帮大人切水果。”晴妈说。
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女儿放学回家问妈妈:“吃药了吗?”妈妈说:“没吃。” “怎么没吃呢?”女儿有点着急了。 “等你呢。”雨晴赶紧给妈妈倒水拿药。
高中时,晴妈决定让孩子住校。第一天报到,宿舍里挤满帮孩子忙活的家长。雨晴在床上忙得热火朝天,晴妈在下面坐得悠闲。 “妈,你会套枕套不?”雨晴问。 “妈不会。” “妈,你会套被不?” “妈不会”“妈,你会……对了,你不会。算了,妈妈,那你吃话梅吗?” 妈妈说:“这个会。”说着接过雨晴递过来的一包话梅。
几年下来,孩子的自强自立意识逐渐形成,生活自理能力也比同龄孩子要强许多。孩子的书桌、日用品摆放得整整齐齐,生活也很有条理。有时到妈妈的办公室总嫌妈妈的东西乱,总要帮妈妈收拾收拾。
想辙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当个大大咧咧的妈看似简单,但是要做到粗中有细,收放自如,也需要很多小技巧。“比如说,小孩都有逆反心理。她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迫她做,但家长可以巧妙地换一种手法,让孩子高兴地把这件事情完成。”
拿英语为例。雨晴上的幼儿园,提倡孩子“纯玩”。一上小学,娘儿俩都傻眼了,孩子连基本的ABC都不会,而老师因为班里大部分小朋友都有基础,课程进度很快,小雨晴很快被落下。到了4年级,雨晴英语学得表现出吃力,晴妈暗暗担心。 “当时,很多小朋友在外面报大英语班,我也想让雨晴去。结果问孩子,她坚决不学。我估计,是她怕自己英语基础不好,去外面学有压力。”晴妈说。
于是她换了一招,找了个小英语班,给孩子报了程度最低的课程,班里除了雨晴和另一个女孩,剩下的全是小不点。从最基础的课程学起,雨晴进步很快,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她对英语也渐渐产生自信来。学了几个月,小雨晴自己找到妈妈,要上更好的英语班,换班的时候,妈妈仍然给她报了一个相对她的程度要低的一个班,雨晴的的英语成绩依然突出。后来英语一直是雨晴的优势学科,高考时雨晴以英语138分的好成绩,取得学校英语单科第一名。
处理别的事情来,晴妈也是这样。遇到孩子和同学闹不愉快,晴妈说,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总是帮助孩子多看别人的优点,少看别人的不足。几年下来,晴妈发现,她很少听到孩子说别人不好,她总说,谁多优秀。因为学会看到别人的好,心里总像洒满了阳光。
班主任夸这艺考生是“好青年”
雨晴高中的学习成绩很好,但有天突然跟妈妈说,自己将来想参加“艺考。”班主任先反对了:“雨晴文化课这么好,干嘛要拿出大把时间去学艺术?文化课成绩可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艺术标准就挺模糊。听说,如果没有什么门路,去了也是当分母!” 晴妈一时心里也没了底。
艺考班开课前一天,晴妈和雨晴在班级外面的回廊里,为到底“去还是不去”犯了愁。在妈妈反复工作下,雨晴终于说 “不去学了,我回教室上课吧。”说完眼泪“哗哗”往下落。晴妈马上意识到这可不行,说:“停停,重谈。”晴妈觉得让孩子带着这样的情绪去上课,那效果可想而知。最后,娘儿俩“约法三章”:学艺术可以,但文化课成绩不能落下。这等于给孩子增加了双重的负担,没想到雨晴竟破涕为笑满口应允。
在北京辗转于各个高校进行艺术考试时,雨晴的同学们正在紧张地进行“一模”考试。晴妈得知消息心里很焦急告诉女儿:“你们学校都开始‘一模’啦。”雨晴听完妈妈的话,很冷静地说:“妈,可我这是高考。”话音落下,晴妈顿时觉得“女儿长大了”。“她能正确地处理自己的事情,而且雨晴一边艺考,一边也没放松文化课学习。地铁上,等车时,雨晴总是利用能利用的时间看书、背单词。对艺考这事,晴妈算彻底放心了。考完回沈阳,雨晴赶上“二模”,考了班级第五。这下,连班主任都放心了,短信告诉晴妈:“雨晴是个好青年,不简单啊,不简单!”
其实,雨晴要在北京考一个月,晴妈只陪了她一周。接下来的住宿、吃饭、找考点,全靠雨晴自己。因为孩子自理能力已经培养起来了,所以雨晴把自己的事安排得井井有条。最后,她同时收到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导演专业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艺考合格证。
雨晴最后高考成绩突出,她选择了对文化课要求更高的中国传媒大学。
上了大学,雨晴也没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开学的第一个考验就是在门头沟的军训,她是起得最早,为数不多的满勤女生,成为女兵三连公认的标兵。雨晴说,要有梦想,更要勇于为梦想行动。
跟孩子小时候比,此时,晴妈的手这时撒得更大,也对孩子的能力更放心了,漂洋过海也不算啥。
本报记者 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