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儿女情长型: 夫妻之情、儿女之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感情,是人类繁衍不竭的动力源泉,正因为如此,它也是古典诗歌抒写较多的一项内容。孟郊在〈〈游子吟〉中,描写家中老母的亲情是那样的细腻浓烈:“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李白描写闺妇思夫或游子思乡的〈〈菩萨蛮〉〉是那样哀伤凄楚:“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再看看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写得是那样的悲苦凄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不相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再看李清照“一煎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写得是那样的细腻委婉:“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请看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述说了缠绵与悲苦交加的无奈。陆游“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琬“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五、诗歌是心中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 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古典诗歌是人们心灵深处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它从我们心灵内部点燃。灵魂像截湿松木的焚烧,芬芳四溢。它结集了大地的能量,胜于一切美好的事物。它从人类文明时期烧起,烧毁丑恶、虚伪、浮夸。火光中闪现一代又一代文学巨子,形成一代又一代精神领袖,哺育了人类代代繁衍成长。这些被诗歌滋润和哺育的人们,他们的面 真正的诗歌从不回避情感的,它和人类精神生活息息相关。人类在精神之路上拐了多少个弯,没有一条比对故乡的情感更踏实更亲切,它是我们守望的精神家园。当你仰望茫茫苍天,会神思飘逸,涌起一阵感激的波澜:我们是多么幸福充实、富足自由!生命是多么可贵!苦难中,太阳从黑暗的缝隙中向你射入光亮,使你变得不可战胜的强大。于是,在尊重与关爱中,你爱上了一株受伤的白桦,一片干涸的水洼,一只惊慌逃离树梢的麻雀;你感激甘霖和朝霞,阳光和雨露,感激小路边的那朵朵无名的野花,感激黄鹂翠柳上叽叽喳喳的鸣叫;你会感激春花秋月的烂漫,夏雨冬雪的豪爽,对大自然充满无限的的关爱与敬畏;你关心雨夜赶路的陌生人,关心那些饥饿无助者,关心那些衣服单薄而不能御寒的人,关心那些心理健康需要援手的人。从而,在不知不觉的感恩中你我培养了足够的情商,将爱的火种延伸承传。 中国古典诗歌是引导我们走上智慧之路的路标,是照亮我们人生之船的灯塔,是立顶千钧的液压顶,是穿透坚硬物质外壳的金刚钻儿,是打开自闭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是早春乳白色的栀子花,是秋霜下红于二月花的枫叶……
[作者:孙延堂 2006年10月22日晚于灯下漫笔]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