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习惯成自然,自然促风气。养成良好的习惯是着力点 评价一个事物一般都从外在表象入手,评价一个班级也是这样。而班级外在的表象是要*班级同学平时的习惯性表现来完成。如果学生不能自觉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那绝对不能期望班级“表象”会让人称道。因而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说个别寓于普遍之中,没有个别的普遍是不存在的;一个班级要想形成良好的习惯,其实我们要完成的工作实质是使每一个学生自己形成好的习惯。而促使每一个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工作重点是抓好班级的小局部,突出表现在入学成绩分数较低的学生身上。因为往往入学成绩较高的同学本身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行为习惯,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生活,习惯的养成应当说都是令人满意的;可对于那些入学成绩较低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各种习惯往往都是不能使别人满意的,所以我们要解决使班级中每一个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这个矛盾,就首先要解决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好这个主要矛盾就能使我们的工作顺利地开展下去。 而在养成各种习惯当中,除了我们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众多矛盾当中的主要矛盾之外,我们还要处理好学生日常生活中纪律卫生的习惯这样的次要矛盾。因为主次矛盾之间,有时次要矛盾解决得不好就会影响到主要矛盾的解决;所以我们必须要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行为习惯养成。对于这一问题,我和学生在教育谈话中谈到:假如你想当一名银行工作员,但如果在平时的生活中,自己的物品摆放没有任何条理,家里十分脏乱,总是丢三落四,难道你进到银行之后就一下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做到对待工作兢兢业业,账目书写清晰明了,钱物管理准确无误的人吗?谈话的结果是,学生们都认为工作时认真而生活中邋遢的人是不太可能存在的。所以一个人要想在工作和学习上有所成就,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的养成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我为什么还要对班级学生的公寓纪律卫生情况关注的原因。当每个人的个体良好习惯都形成之后班级的集体习惯也就随之形成,习惯成自然,自然成风气。所以我认为习惯是促使风气形成的一把有效的钥匙! 纵观上述思想,我以为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当轻视了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时,学生的思想也就不会积极起来,不会听从我们的教导;而如果他们不能接受我们的教导,事实上也就形成一种不良的班级风气,学生们也就形成了一种与我们的要求相悖的习惯,最终班级的各项工作都不会顺利完成。总之外因通过内因起变化,有效的集体主义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工作。只有让学生思想起了变化,从根本上、质上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教育工作才能顺利地开展,知识的传播工作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我们结论是:以集体主义教育为龙头, 以树立良好班风为重点,最终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作者:刘佳 政治青年教师]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