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评价体系 改革评价体系,增强异质小组之间的竞争。 合作小组是合作小组班级管理模式的基本单位,小组间开展同质竞争。由于“合作小组”构成时充分考虑了各小组成绩、表现、特长等因素,因而把个体成绩了也计入小组成绩(包括学习成绩、常规表现、体育成绩、文娱成绩等)。实践证明,这种组间竞争,使“合作小组”内部形成互帮互助的合作气氛,有利形成班级凝聚力;另一个方面,每个小组成员都会由于小组的荣誉而尽力工作和学习,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同学,从而推动整个组的进步,推动班级的进步。
(四)四反馈办法 及时反馈与心理疏导相结合 及时反馈是合作小组班级管理模式的主要要求,也是关键性的环节。 “合作小组”有三种反馈: 一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向学生和集体的反馈。由各小组公布本组取得的成绩,结合班级考评,每周进行单项评比,每期进行小组评比。评选出各方面的优秀小组,如:最佳组长、最具合作意识小组、学习型小组、体育型小组、最积极活跃的小组、最热爱劳动的小组、最遵守纪律小组、最讲卫生的小组等等。 二是向家长的反馈。制定《学生在校情况信息反馈表》,由各互助小组分管学生如实填写,每周让家长了解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情况。 三是由学生自己每周写一篇能反映自己真实感受的“周记”,以便我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由于合作小组班级管理模式存在极强的竞争,因而会产生压力也会有学生品尝到失败的苦涩。因此,周记是进行心理疏导、调整情感状态的重要手段。我坚持每周批阅周记,使思想工作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许多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及时的疏导
二、合作小组班级管理模式的实施成效 (一) 提高了竞争,使学生更有上进心 个人间、小组间的竞赛,竞赛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努力改变自我,尽量超越自我,进入更高层次竞争的观念,逐渐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行动,特别是传统观念中的差生,在管理模式中成为某方向的强者。我班的刘津溥由于小学基础差,自我管理能力差,经常违反纪律,在合作小组管理模式探索实践中,成为纪律小组长,经过半年多时间,现积极发言,严格要求自己,关心班级,学习成绩进步很大,在这场暴风雪中,刘津溥不仅搀扶体力差的同学回寝室,而且还冒着刺骨的寒风大雪去清扫道路,这与刚入学的他判若两人,像刘津溥这样有明显进步的学生还有很多,正是这种机制为所有学生建立了信心。 (二) 提升学生自我责任心,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合作小组管理模式的实施,满足了学生的安全、归属、和尊重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为小组做贡献,“他(她)是有贡献的,我们应当尊重他(她)”已成为口头禅。进而激发学生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合作小组班级管理模式中,小组的发展、进步、荣誉和同伴间的相互管理、相互提醒,迫使自制能力不够的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培养自我责任心。 (三) 培养了一大批有责任心,乐于为大家服务的班干部 在合作小组班级管理模式中,班干部一律通过竞选产生,实行投票制。投票选拔干部时一律不看成绩,只看该同学责任心和是否有能力胜任所竞选岗位的工作。在合作小组管理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组织活动能力,也就促进了干部的成长。他们自己组织各种活动,包括“我行我炫”系列活动,知识性的活动,如:百科知识竞赛,英语角,游戏性的活动如:各种棋类比赛等,所有的活动都由各小组承担,或两个小组联合组办,效果很好。如今我班的班干部基本上已经能独立的、有针对性的工作,并获得了校优秀班级,寝室管理优秀班级的光荣称号。 (四) 培养合作意识,增强班集体合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要想自己所在小组优胜,内部成员必须通力合作,充分发挥个人特长。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强化,并很快转化成对班级的热爱,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上学期在所有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获得了一些荣誉,如:辽宁省实验中学06-07学年度上学期校优秀班级;06-07学年度上学期学生公寓管理优秀班级;辽宁省实验中学北校第二届秋季运动大会团体总分第二名;辽宁省实验中学北校区跳大绳比赛团体总分第三名;辽宁省实验中学北校第二届秋季运动大会贡献奖;初中部讲公德主题班会优胜奖;冬季“一.二九”长跑比赛团体总分第二名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