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四校青年教师教研活动有利于及时发现优秀教师,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促进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广课堂教学的先进经验。对参赛教师个体而言,优质课评比将有力地促进参赛教师努力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但此次教学研究活动,笔者也发现,本次部分课在实际上课过程中,也有些问题很值得推敲研究。 一、教学手段求多,要求过高 教学过程中应该在突出知识重点、简化知识难点、激发学生兴趣上下功夫。教学目标的确立要适当,问题的设置、练习的安排都应注重启发性,难易适当。但本次赛课,有些教师对难点知识强调过多,教学目标要求过高,问题设置过难,练习过多,超出部分学生的能力范围,挫伤一些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课堂气氛较为沉闷。 本次参赛教师是经过区选拔的一线优秀教师,许多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掌握和积累了一些比较成功的教学手段。但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合理取舍,灵活运用。少数教师为了让听课人了解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走马灯似地变换教学手段,把课上成了教学手段演示课,结果导致课堂结构零散,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忽视了多媒体运用与传统的板书之间的整合 利用现代的媒体与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教材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高度重视多媒体网络地理专业教室的建设。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把一般教学手段不好表现的内容开发为地理课件,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但是要避免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形式而忽略“三板”教学的独特功能。 因为在使用电脑时,传统的教学手段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次教研活动过程中,虽然没有出现老师忽略板书,仅仅用幻灯片来呈现知识内容的现象。但总的说来,大多数教师多媒体运用过多,缺少精美的板书。在学生学习简单的知识时,充分利用“三板”教学的灵活性,留一些空间给学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避免因知识形象化而忽视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发展。经过精心设计的地理板书,是地理教学内容的精华,是构成地理知识的骨架。板图是教师凭借自己的记忆和熟练的技巧,用简单的工具和简炼的笔法在黑板上边讲边绘制成的略图或示意图,只要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即可。因此板图具有简便省时、随用随绘、形象生动等特点,恰当运用板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只注重了学生参与的“量”,却没有重视学生参与的“质” 新课改强调从培养21世纪现代人才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启度来确立教学思想,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十分明确。因此新课改把“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从而使课程实施体现出“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性特点。 但是得注意不要盲目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因为为了体现“参与、合作、体验、探究”的精神,许多教师会自然的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 在不需合作的时候来个同学间的“合作”,不需要自主探究的时候也来个“自主探究”,在听课者看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活动也许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实际上这是种“做秀”,完全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只是盲目地迎合了一种新的理论,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本身。新课改并不是课堂上热热闹闹,也不是多上几节活动课。不能认为要将知识点的落实与过关就是穿新鞋走老路。课堂要活,但要活的有度,活的有效,活的有用。学生要能在活动中学到真知,学以致用,而不是外表光亮,内心却空荡荡。正如某位哲人所说:借他们一块卵石,他们会用它造一座山;借他们几个词语,让他们编他们的圣经。课堂教学一定要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中成长。 总之,通过观摩第十九届东北三省四校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活动,我感受到了东北地区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业务能力、教学思想水平在不断进步。新课改已经从口号逐步进入课堂。今天,我从实际课堂教学中体会到了新课程教学的意义所在,我既可以领略成功的妙处,又可吸取失误的教训。同时我也感到自己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去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领略到里面的风采,享受到教学的快乐。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