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届“东北三省四校青年教师研讨课”听课总结
作者:谷志伟 部门:高中13届
11月11日在哈尔滨举行了第19届“东北三省四校青年教师研讨课”,数学课的教学内容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听完以后很有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 教师在课堂上应当以“导”为主
课堂是应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师要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完全变成教师自己的“独角戏”,那整个课堂也就失去了活力,也失去了学习的意义,没有了学习的主体,学习就没有了对象,学生只是一些没有思考,只能机械做题的机器。高中生学数学主要以理解为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有关概念,然后升华成一种内在的能力,从而能去解决与之相关的一切问题。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师要改变以往一堂课讲到底的作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其自主学习,自主地发展各种能力,这样做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终生受用的一种自己学习的能力,一石二鸟、一举两得。
在本次三省四校课上,哈师大附中的赵岩老师的这次课对教师这种“导”的作用体现的非常到位。赵岩老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五个问题,分别提出角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初中所学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然后由学生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总结归纳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另外,其他教师也都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来总结归纳得出定义,应该说,每位教师都充分的体现了教师主导课堂的这一教学思想。
二、课堂教学的几种具体方法
1、打好铺垫,水到渠成
我校刘洋老师的本节课亮点非常多,其中在对定义的引出我觉得非常自然,是本节课十分成功的一笔,刘老师也是通过几个问题的设立,其中包括初中学习得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单位圆的定义,如何用单位圆上的点的坐标表示锐角三角函数这样几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清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思路,使学生能很容易的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广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可以说,这几个问题的提出,对理清学生的思路起到了自然而然的作用,使得定义的提出就不显得那么突兀,一切水到渠成,这也使本节课更加有序,层次递进,结构紧凑,加上刘老师沉稳的讲解,更使本节课有了一种稳如磐石的感觉。
2、时时刻刻注意思想方法的渗透
东北师大附中的刘丹老师在教学的细心处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包括作图,板书等等,处处都体现了重视教学细微处的这一想法,在她的课堂中,时时刻刻都注意着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本节课上就总结出了化归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多种数学思想与方法,不断帮学生总结,使得课堂的内容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尤其是提到欧拉与数学史我觉得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不再那么枯燥无味。
3、升华与提高
一节课如果说定义是基础的话,那如何运用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升华和提高了,从几位授课老师的课堂上,我感受到每位教师都精心设置了例题与习题,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定义,可以说,例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能用简单的习题来运用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才是学习的目的,例题的设置要步步相连,丝丝入扣,从常量到变量,从单解到多解,知识运用的巧妙又不失于趣味,学生也就越学越有兴趣,不觉数学的枯燥,并逐步掌握本节课知识的精髓。从一节课的例题中能看到一位教师对一节课倾注的心血,好的例题还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主导是方向,把握好方向就要对课堂上的练习做到精讲精练,所以,我觉得一节课升华与提高就是知识的运用了,本人浅见,不准确之处,还望各位老师斧正。
作为一个高中数学教师,要适应新课程要求,必须重视教学常规和教学基本功的锻炼和提高。路还很长,需要在前行中不断地寻根,反思,积累经验,再谈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