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辉老师作了题为《诗歌教学的“隔”与“不隔”》的主题演讲。张老师指出“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诗歌的艺术境界时所使用的概念,将之用在诗歌教学的评价中来,是基于平时听课和自己授课过程中偶尔产生的感受。诗歌的教学中,因为诗歌文体的特殊性和距离感,出现“隔”的情况常常要高于其它文体的教学,而追求诗歌教学中“不隔”的境界,是我们应该思考和研究的。张老师指出做到“不隔”当从以下几方面努力:首先,教师应该有对作品的深入研究和真切的个人体验,诗歌课堂的“不隔”,要求教者首先像个诗人。其次,课上创设情境、营造环境氛围必不可少,学生通过营造的氛围,才能对教材的阅读材料产生亲近感。第三、投入情感的诵读是拉近教师、文本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另一重要手段。教师在诗歌教学中的示范性诵读应该达到人心与文本之心共鸣。第四、诗歌作为阅读文本在表意上的模糊性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于诗歌的个性解读,这样才能充分激起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拉近师、生、文本之间的距离。第五、诗歌课堂产生“隔”的现象,还有教学内容的适切性不够,教师语言过多术语的使用,使学生产生理解上的疏离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