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通查询 内网办公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校园新闻 校园文化 招考资讯 教研教改 教育科研 校际交流 校友风采 家长中心 学生园地 新疆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分校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名师讲座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与板书

新闻来源:高一四部   新闻作者:张鹏   新闻录入:网站管理员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7.04.18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多媒体应用与板书关系的处理 
    (一)多媒体应用与板书,冲突还是合作?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叶以来,计算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许多学校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教室安装了电脑和“三机一幕””(投影机、电视机、录音机和银幕),达到或已经超越了一般多媒体教学的硬件要求。但是,近年来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当前的多媒体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多媒体与板书的“冲突”就是其中之一。 
实际上,多媒体作为新兴事物与板书之间是不存在所谓冲突的,二者的功能虽然有重叠之处,但又有很大差别,往往这种“冲突”是人为造成的。 
    多媒体的展示功能又被称为电子板书,由于其具有新颖、别致、多感官刺激及信息量大的优势,许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非常乐于应用这种形式授课。但是,许多年轻教师片面认为有了多媒体就不用自己再“辛苦”的书写板书了,一切都通过鼠标的滴答声完成。持有这种思想的教师有很多,于是就出现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展示完全替代了传统板书,教师手按鼠标,粉笔成了多余之物的现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多媒体应用与板书的“冲突”。 
    实际上,这完全是由于某些教师对传统板书的功用认识不够又盲目崇拜新的教学手段所致。多媒体的展示作用往往具有跳跃性与瞬时性,很多信息都是稍纵即逝,学生虽然可以接触到比平常课堂上大很多的信息量,但是这些信息停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多是感觉记忆与工作记忆,学生想重复加深印象就不能实现,这样一堂课的重难点也随着庞大的其他辅助教学信息烟消云散,犹如昙花一现,学生难以形成深刻印象。传统板书恰恰弥补了多媒体展示的不足,传统板书书写在黑板上,可以被学生反复利用,刺激学生的记忆,同时传统板书结构严禁,重难点突出,学生在接受其他信息时不忘主题,这样板书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由此可见,多媒体的应用与传统板书不仅不存在冲突,反而具有很强的互补作用,二者应该是可以握手的“好伙伴”。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处理多媒体与板书的关系 
    由前文论述我们已经知道,多媒体的使用与传统板书之间有互补作用,二者理应同时出现在中学历史课堂上,但是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换句话说,如何分配二者在教学中的时间占用,确定二者的主次关系呢?笔者个人认为,可以按以下四个原则来处理。 
    1、根据教学内容来确立二者关系 
    中学历史教学内容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表现出来的即是信息量大,内容庞杂。如前文提到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课,需要教师讲解的内容非常多,仅仅*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承载量大恰恰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应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即时展示书本内容,更可以加入很多辅助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许多教师还独出心裁,并不死板的拘泥于教材的模式,而是采用新方法,展开更多的尝试:有的教师在讲授战争过程时通过放映电影短片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不仅解放了老师,学生对这种方式也非常感兴趣,印象深刻;有的教师在讲授历史背景时给出当时的图片、照片、相关资料,不仅扩大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更加深了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湖南长沙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的姚丽君老师在其文章中提到“现行《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材每一课时的内容极多,有的章节就是从头到尾读一遍,也要用去多半节课的时间” 因此,她根据多媒体教学承载信息量大的优势采用多媒体授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她在讲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一课时,“在对教材处理得当的情况下剪辑有关二战史实的历史镜头,配置解说并打出相应字幕,这样既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媒体教学环环相扣,节奏明快的特点又使教师具备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像二战爆发的原因、影响等这些对思维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而且可以通过多媒体设计对问题立即进行文字性的反馈。” 经过这样的教学处理,多媒体显示了巨大的威力,“一堂课下来,不仅教师在时间上显得比较从容,而且学生也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常熟市实验中学的张文英老师更加具体的谈了她对多媒体大信息量展示的心得。她在讲授《“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时,采用了超文本链接来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帮助学生理解当堂重点。由于书本上对台湾、香港、澳门的有关情况介绍不多,为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张文英老师将台湾、香港、澳门有关的知识点设计成相互链接的超文本文件,“若有学生想更多了解台湾,只需点击‘台湾’便会出现其较为详尽的内容:台湾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风土人情、台湾自古与大陆的关系、台湾当前政局等等。想更多了解澳门、香港,只需点击‘香港’、‘澳门’,一切就像点菜和点戏一样。” 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补充了相关信息,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深刻。 
    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适用于那些课堂内容繁杂庞大,教师、学生教与学都感到困难的课时或是需要添加许多辅助教学信息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的课时。 
    中学历史教学内容另一个特点是逻辑性强,内部联系复杂,需要教师系统讲解,这时,传统板书就成为教师良好的助手。前文述及好的板书简明扼要、逻辑清晰、框架鲜明、一目了然。学生在抄录教师板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对课堂内容的内部结构有了深刻而鲜明的整体认识,帮助学生克服重点难点;此外,传统板书还特别适合单元复习总结课使用,由于总结课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理清单元内各章节间的逻辑关系,给学生一个清晰明确的知识框架,传统板书在这方面的优势是不言而寓的。 
    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可以采用一节一结构式的板书设计,一章一结构式的板书设计,一阶段一结构式的板书设计和一断代一结构式的板书设计,通过层层相扣的环节,把分散的历史知识串成一张大网。“板书知识结构把历史知识以历史概念为环节构成知识网络,把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使学生用整体眼光看到完整的知识框架,这就把繁多、抽象的知识通过知识网络结构展示,从而获得系统完整而又提纲掣领的知识,使知识易于保存在自己的头脑中,有助于记忆和巩固。” 由此可见板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巨大。 
    多媒体应用与板书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上有不同侧重,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的选择合适的方式,但是这决不是说一堂课只用多媒体或只用板书,二者的良好结合才是最佳的授课方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体现价值 履行使命
   下一篇文章:高三生物复习中的注意事项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