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1、目标: 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发展型终身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新的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升学率,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人才。 2、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有关高中课改文件,明确课改背景、目标和具体实施步骤,了解八大学习领域和新课程结构以及各个学科的科目和模块。组织全校性的学习和讨论,做到人人了解课改,人人投身课改,人人胜任课改。 (2)正确处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特别是选修课要开足、开全。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为拓宽和增加学生有关学科领域知识和能力开设的,每学年都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开设灵活多样不同层次的选修课。指导学生根据个人志向、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修习、采用学分制对学生的选修课做出评价。 (3)正确处理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关系。克服重学科课程,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不良倾向。教务处、学生处和年级组要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基地和形式。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利用学分制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4)大力推进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学科教研组负责落实各年级的课题,教务处负责评价总结和推广。有些课题要聘请专家和学者做研究性学习的兼职教师。

08届三部研究性学习 -- 水火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